3月29日,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國家環境保護技術管理與評估工程技術中心主任王凱軍在“2024(第二十二屆)水業戰略論壇”上,以“存量時代水務行業創新發展的路線圖”為題作了主題發言。王凱軍表示,當前,水務行業在多重壓力的疊加下正面臨“至暗時刻”,并且已由“大建設時代”進入“過量時代”。
王凱軍
水務行業進入“至暗時刻”
王凱軍對當前的行業形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在多重壓力的疊加下,水務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可謂是迎來了“至暗時刻”。
一是中國基本建設時期已經過去,國家基礎設施投資基本已經完成,但卻產生了嚴重的產業和人員過剩。房地產行業:空置率12.1%,全球第二,部分城市高達20%;高鐵:營業里程4.5萬公里,穩居世界首位;比爾蓋茨在他微博里曾說過,中國三年水泥的消耗量是美國100年所消耗的總和。
二是環境大建設時期已經結束。2015年我國大氣污染治理設施建設就已經基本結束,火電建設快速發展,多年脫硫裝機總量全球第一,大氣污染治理行業趨于飽和,近年來,菲達、龍凈等企業都開始紛紛轉型;2010年左右,我國污水處理能力已超污水排放量;2021年城鎮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到89萬噸/日,已超前完成2025年規劃目標。
三是央企紛紛入局環保行業,瓜分環保市場。2015年前后,建筑央企紛紛開啟環保領域業務,擠壓市場,成為產業主力。僅以國資委最新公布的97家企業名單來看,在2023年前11個月,有58家中標生態環保相關項目,項目平均中標金額1.8億元,是市場所有項目平均中標金額的3.6倍。
進入環保領域的央企(部分)
四是國內外大形勢下經濟走入下行期。2018年開始,環保行業接連遇挫,在國家大規模清理PPP、金融領域去杠桿強監管兩座大山下,市場融資環境持續收緊。同時,在三年疫情影響下,政府支付能力變差。2022年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資產收益率(ROA):3.2%(A股均值)<3.76%(人民銀行2月份金融統計數據);3.5%(港股均值)<5.5%(美元)。2022年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應收帳款/企業營收:81.8%(A股均值);66.5%(港股均值)。
王凱軍認為,在水務行業發展中主要缺少兩個重要的因素,一個是像李嘉誠那樣可以適時進退、實施全球布局的企業家;另一個是行業缺乏必要的保護,沒有技術門檻。同時,王凱軍也呼吁水務行業要做好頂層研究和設計。
“存量時代”下水務行業的發展路徑
王凱軍表示,既然水務行業“大建設時代”已經完成,那么水務行業就已經進入了“存量時代”,環保產業也由過去的技術驅動轉向了現在的產品驅動,而未來的新水務將由場景驅動。
問題是,在存量時代下,水務行業要如何進行創新發展及場景驅動?王凱軍從三個方面進行了分享:
一、存量時代就是對現有技術和材料的極限應用。馬斯克曾在他的自傳中提到了“白癡指數”:一個產品的成本如果高于它的基本材料成本,那么這個多余的成本就被視為一種“白癡稅”。馬斯克認為,如果一個產品的“白癡指數”很高,就可以通過更有效率的制造技術,來大幅降低產品成本。例如,馬斯克的星箭就是不銹鋼做的,極大的削減了制造成本。
二、存量時代三個可能盈利的機會。1、節能降耗---降本運營,滿負荷水廠降50%成本,增加50%利潤;2、原位倍增---增量運營,現有設施增加100%運營負荷,同樣提高100%利潤,特別是現在污水進水濃度持續走低,大部分地區是設計負荷的50-60%,未來,隨著污水進水濃度的持續提高,在行業補短板之后,將會迎來存量時代的機會窗口;3、資源全回收,包括熱電回收、營養物回收、水資源回收,增加200%利潤,實現起來比較困難,因為隨著功能增加,工藝線性堆積,卻不能改變基于以能源消滅能源、成本增加、系統穩定性降低的本質。
三、顛覆性創新途徑—污水處理的平臺技術。通過創新,實現從原有的模式,完全蛻變為一種全新的模式和全新的價值鏈。比如,在發動機平臺上,產生了奔馳、寶馬、豐田等一些非常偉大的公司,只盯住這一個平臺,可能中國永遠沒有機會突圍。然而,當我們將發動機平臺轉向電動汽車平臺時,就有了比亞迪、小鵬、小米、理想等中國車企的機會,所以改變平臺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平臺依賴完全不同的創新技術也產生不同的公司,只有新的平臺才能徹底改變行業發展的技術途徑。
王凱軍認為,作為污水處理的平臺,活性污泥已經沿用至今,并且產生了SBR、CAS、AAO等眾多技術,在這個平臺上不可能再產生顛覆性技術,只有換一個平臺才有新的機會,而這個平臺便是膜濃縮平臺。
膜濃縮采用膜直接過濾污水,出水沒有SS并且COD極低(<30mg/L);濃縮和去除了大部分COD和TP(>90%),僅僅NH4-N保持在出水中。此外,經過王凱軍及其團隊多年的探索和實踐,該平臺還可跟電化學技術、離子交換的技術、反滲透的技術、藻類技術、甚至傳統的厭氧技術相結合,不僅為我國水務行業下一步的發展創造了無數的可能性,也為我國水務企業的發展開辟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
轉換“攻守”之勢 跨界“外卷”拓市場
“寇”可往 “我”亦可往
王凱軍表示,之前央企國資紛紛跨界入局環保行業,但“寇”可往,“我”亦可往,水務企業也應該跨界出去內卷其它行業。問題是,往哪卷?
通過分析與污水處理相關的行業,包括水利、設備、建筑、能源、自控、機械、材料等,水務行業應該向所有這些細分領域進軍,向外擴張帶動細分領域發展。
一、活性炭。在材料行業中50%以上的活性炭都用在與環保相關的領域,包括污水處理、飲用水凈化、土壤改良等。近幾年我國活性炭平均價格整體呈現上漲態勢,每年也有150—160億噸產能,并且有60億噸銷往國外。
與活性炭相關的污水處理工藝
污水處理起碼四個場景可以利用到活性炭,包括,高濃度污水(吸附)、中高濃度廢水、投料活性污泥工藝和新興污染物,水務企業完全可以進入該領域,讓場景代替產品。
二、油脂。我國生物柴油缺口大,主要采用廢油脂作為原材料,2021年生物柴油產量約150萬噸,出口約120萬噸。我國柴油需求穩定在1.6億噸。按5%的生物柴油強制摻混比例計算,每年至少需要生物柴油800萬噸。
其中餐廚垃圾油脂回收具有明顯優勢,火煉油的碘值低,亞油酸價低,與地溝油高酸價混合會形成很好的互補性投資優勢。其萬噸產能設備投資2000萬,產值達到1個億,毛利潤超過40%,人員5人;而10萬噸城市污水廠投資5億元,收入7500萬,利潤8%(600萬),人員20人 。
以專注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朗坤環境為例,當前,其在廣州和深圳的生物柴油項目產能總規模為17萬噸/年。未來,朗坤將持續確立一代生物柴油優勢,高效推進生物航油、生物船燃業務,規劃10年內總產能達到400萬噸/年,貢獻更多碳減排!
三是農業。環保行業跟農業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而且農業是另一個萬億環保產業(詳情請點擊:王凱軍:大周期看環保產業發展,固廢產業仍有萬億投資機會)。
沼渣、沼液產品高值化利用技術
明河牧業通過沼液膜濃縮生產“新壯態”植物生長促進液具有“一”增強、“二”提高、“三”促進六大功效。
農產品直播電商平臺
2021年7月“雙減政策”發布,新東方股價應聲暴跌,市值從最高的2400多億跌到了200多億,隨后開始打造農產品直播電商平臺。2022年6月,董宇輝帶火農產品,東方甄選“原地起飛”,6月8日至6月14日,新東方從市值40億增長至85億!現在新東方市值超千億!
王凱軍表示,新東方蛻變背后是互聯網運作模式,水務行業需要反思,為什么沒有一家企業以互聯網方式經營業務?我們都在說污泥用不到農業里去,固廢餐廚用不到農業里去,主要原因是我們還從來沒有以互聯網方式進行新興商業模式的探索。
我國環保相關產業構成
王凱軍強調,環保產業的生命力在于其理論和實際外延的不斷擴大。環保服務和產品加起來,在整個環保產業的投資也不過10%左右,資源循環利用以及環境友好產業都比他大的多,未來,環境友好產業仍然是環境產業的著力點,這是環境產業的外延,所以行業企業應該放開眼界,大膽跨界,才能擁有更多更大的市場。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