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泗洪縣鄉鎮及村居污水處理工程PPP項目
推薦單位: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建設、運營單位:泗洪久安水務有限公司(項目公司)
工程總包單位:中交碧水源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主要設備供應單位: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項目所在地:江蘇省宿遷市泗洪縣
項目概況
項目由社會資本與政府方共同組建的項目公司全額投資并運營。項目于2016年5月簽訂項目合同,同年6月成立項目公司,由項目公司具體實施本項目的開發工作。項目總投資約2.6億元,其中:資本金5200萬元,約占總投資的20%;債務資金約19965萬元,占總投資的80%。在合作雙方的共同努力下,項目于2018年6月完成主體設施建設, 2018年7月投入試運行,2019年11月24日經實施機構批準開始正式商業運行。目前項目已正式商業運營四年多,運營工作正常、出水水質達標。
示范意義
(1)項目建設的經濟效益
一是加快經濟建設及發展新型城鎮的需要,隨著美麗鄉村、新農村建設水平的快速提高,必然加速農村地區的整體環境整治。泗洪縣農村地區具備土地和交通優勢,同時生態農業和自然資源充足,為加速產業發展和升級做好了相當的基礎準備。
因此,加快建設泗洪縣鄉鎮及村級污水治理,對于改善農村生態居住環境,改善居民生活質量,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
二是改善投資環境與人居環境的需要,環境保護是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環境得不到保護,將會走發達國家及地區的老路—環境污染已相當嚴重,才有環保意識,但為時己晚,因為環境質量的恢復需要一個極其漫長的過程。完善污水處理系統將會明顯改善區域環境,促進本地經濟的發展。
(2)項目建設的社會效益
一是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本項目建成后,既能有效地保護鄉村環境,又能方便人們生活,是利國利民,造福人類的好事。
二是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水資源是極其寶貴的,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社會持續發展的先決條件。隨著社會的發展,人類活動必將給水資源造成一系列的影響,如果對此不加以重視,將會犧牲生態平衡。對水資源實施切實可行的有效保護,使水資源得以可持續利用,就要求必須對污水實施治理,改善水環境。
三是改善排水系統的需要,目前,泗洪縣各鄉鎮及村居沒有統一的排水系統,所有的生活污水、雨水、工業廢水,一般不作任何處理,通過明渠就近排入水體。另外,不成系統的灌渠在多雨季節造成鎮區排水不暢,使道路、街道受淹。各村均為自然排水。
綜上所述,建設泗洪縣鄉鎮及村居污水處理工程PPP項目,改善水資源環境,保證飲用水的安全,是十分必要的。
項目亮點介紹
(1)實施效果
泗洪縣鄉鎮及村居污水處理工程PPP項目共新建、改(擴)建、委托運營廠站132座,總設計處理規模萬噸/日,出水水質執行一級A、一級B排放標準,污水收集、處理范圍覆蓋全縣所有鄉鎮。
(2)社會效益
項目公司員工總數為80人,其中78人為宿遷市當地人口,帶動了地方就業。項目配套建設了多處尾水濕地,對處理后的出水進行二次凈化,在濕地和兩側種植水生植物和景觀植物,進一步的改善了水生態環境。
(3)生態效益
泗洪縣鄉鎮及村居污水處理工程PPP項目自建設完成并投入運營以來,累計處理約3000余萬噸污水、累計減排COD約13000余噸、累計減排氨氮5500余噸,為泗洪的生態環境改善和提高貢獻了一份力量。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智能一體化污水凈化系統(Intelligent Compact Water Treatment System, 簡稱ICWT)
(2)工藝/裝備原理
生活污水經過預處理后進入 CWT 反應器,在反應器內經微生物處理,得到高質量的出水。主要由預處理池和 MBR 一體化設備組成。CWT 的技術核心是膜組件與生化反應器的結合,其污水凈化系統由好氧池、缺氧池和膜池組成。
(3)工藝/裝備特點
膜組件一方面大大提高好氧微生物在反應器的濃度,提高污水污染物的分解效率,使污水污染物徹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另一方面,膜組件進行固液分離,得到清澈的出水。根據污水凈化要求和現場的實際情況,其基本模塊單元可任意組合,安裝方式可選地上式、地埋式。
(4)應用工業領域
適用于各種中小規模的分散性生活污水和與之類似的工業有機廢水處理,如農村生活污水、公共廁所、獨立別墅、旅游景點、河道截污以及應急廢水處理等。
(5)工藝/裝備流程圖
(6)項目部分案列照片
編輯:黃延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