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汕尾市東部水質凈化廠
推薦單位:汕尾粵海清源環保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投資、建設、運營
項目所在地:廣東省汕尾市紅海灣經濟開發區
項目概況
汕尾市東部水質凈化廠(以下稱“東部廠”)位于汕尾市紅海灣經濟開發區,是廣東省重點工程和汕尾市“十四五”擴容提質重點工程,也是粵東地區首座大型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廠區總規劃污水處理規模20萬m3/d,總占地面積約11萬m2,總投資超16億元,總設計規模20萬噸/日分兩期實施。其中,一期工程污水處理規模10萬m3/d,占地面積約6.5萬m2,主要建設內容為新建全地埋式凈水廠1座、配套管網31.34km及3座提升泵站,凈水廠采用“全地下水質凈化廠+上蓋景觀公園”建設形式,生產設施位于地下,上蓋景觀公園對外開放。景觀公園以生命廣場——魚悅新生、璀璨明珠為主題,將雙魚概念、海洋文化相互融合,形成獨具汕尾海洋文化特色的“國家AAA級景區”,建設期2年,運營期28年。本項目出水指標執行“準IV類水”標準,采用預處理+生化處理+深度處理的三級處理工藝。本項目2020年12月30日開工,于2022年12月30日投入試運行,2023年9月1日正式商業運行。
示范意義
東部廠的建設是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的有效舉措。東部廠作為綠美汕尾生態建設的綠美工廠示范點,也是廣東省重點工程和汕尾市“十四五”擴容提質重點工程,是粵東地區首座大型全地埋式污水處理廠,項目先后榮獲“汕尾市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示范工地”與“廣東省市政工程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示范工地”,為“雙優”工程,東部廠的建設系統解決了汕尾市污水處理與城市發展的問題,有效保障了汕尾市品清湖及白沙湖的生態環境及高品質開發要求;同時,東部廠的建設兼具滿足城市發展需求且投資較小的特點,能系統解決城區、捷勝組團及紅海灣污水處理問題;選用全地埋式建設實現占地面積小且可降低污水廠對周邊環境影響,將鄰避效應影響降至最低,可提高汕尾主城及紅海灣片區的污水處理能力,對有效治理城市黑臭水體、提升城市人居環境、保護品清湖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實現功能與環境立體交叉、系統融合,提升城市價值,符合紅海灣開發區旅游業發展規劃,有效保護了紅海灣濕地公園等生態旅游資源。近期,東部廠正在新建尾水管,將尾水作為紅海灣發電廠冷卻用水、海沙廠洗沙用水及紅海灣保稅區的綠化保潔用水,對尾水盡可能再生利用,進而對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項目亮點介紹
(1)實施效果
2023年處理水量2190萬噸,出水達標率100%,目前,日處理量約8.9萬噸。2023年總減排量為CODCr 2207.86t、BOD5 944.76 t、TP 29.06t、氨氮243.24t、總氮172.62t、SS 1230.16t。
(2)社會效益
廠區以國家AAA景區標準建設,地上公園命名為“白沙湖生態公園”,全天候對外開放。目前,正在申報汕尾市環境教育基地。
(3)生態效益
廠區占地面積約6.5萬m2,園林面積約5.53萬m2,喬灌木26種共計800余棵,園林化率超85%,嚴格執行綠化高標準,既考慮達到花園式水廠美觀的目的,又兼顧防噪音、防污染、除臭氣等功能要求,同時還配置下凹式綠地、景池、景橋、噴泉、瀑布、文化墻及休閑娛樂等設施,實現還地于林,還地于民;同時,水質凈化廠出水100%用于田墘河道生態補水,有效解決枯水期水體黑臭問題。
編輯:黃延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