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鵬凱圓采用側流除磷工藝,脫氮除磷單元分開,脫氮除磷效率高,解決了傳統AAO工藝脫氮與除磷的矛盾;脫氮除磷單元分開,脫氮除磷效率高,解決了傳統AAO工藝脫氮與除磷的矛盾;主工藝段不投加除磷劑,對生化系統污泥活性影響小,污泥齡延長,活性污泥發生內源呼吸,增加內源消耗,減少污泥產率。
4、鵬凱環境的裝配式污水廠同樣也是“低碳型”污水處理廠。建設過程中,裝配式污水廠采用鋼結構建設模式及先進的工藝,建材使用量較傳統污水廠減少86%,碳排放量減少75%;相對傳統工藝,運營過程中的電耗、藥耗和污泥產量減少,碳排放量減少28%;生命周期結束后,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在拆除運輸過程和廢舊建材處理處置中均產生碳排放量。鵬凱圓的鋼材結構可以重復利用于新廠建設,綜合考慮污水廠拆除和新建過程,鵬凱圓體系碳排放量減少90%以上 。
5、采用預制裝配式結構,使生產質量大幅提高,建設周期大幅縮短。
王國彬表示,鵬凱圓—裝配式污水廠開啟了工廠化預制污水處理系統的新模式,其占地更小、投資更省、建設周期更短、運行更加智能等綜合優勢,更能適應環境政策和社會的快速發展的需求。如城鎮污水廠的新建、擴建、提標,水環境(黑臭水體)治理,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以及其它不同需求污水處理廠。
在此基礎上,鵬凱環境還提出了衛星式污水處理系統概念——污水處理廠不僅可以做成集中式的,還可以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建成分布式的,在一些管網不是很完善的地方,可以建設成小型的污水處理廠。
衛星式污水處理系統具有以下優勢:1、遵循就近取水原則,可分擔污水總量,減輕管網壓力;2、按照衛星分布模式建設,合理利用稀缺土地;3、更少管網投入、更少提升能耗,實現污水就地資源化;4、采用鵬凱圓工藝,占地小,選址靈活,建設周期短;5、尾水可補充河道生態基流、綠化灌溉,打造綠色生態城市;6、采用智能APP運營管理系統,確保水質穩定,實現無人值守。
王國彬透露,鵬凱環境也在嘗試探索一些地埋的污水處理廠項目,將城市公共綠地的地下空間或者小區內的地下空間利用起來,提高土地利用率。此外,關鍵是當污水廠分散之后,可以實現就地回收,回用的效率可以大幅提高。
03“四化”賦能裝配式污水廠
王國彬表示,鵬凱環境正通過踐行“產品標準化、設計智能化、生產自動化、管理數字化”四化來打造一套完整的產品化體系。
產品標準化。產品實行從報價、設計、采購、制作、質檢、安裝、調試、運營的標準化,并逐步形成標準化的報價庫、BOM庫。通過BI進行管理固化和流程固化,最終實現按方拿藥的目的。
鵬凱環境在??谝呀浗ㄔO了日處理規模為1.5萬噸的污水廠,接下來將建日處理規模為2.5萬噸的污水廠。未來建成后,這一污水處理廠占地面積會更小,同時,鵬凱環境對包括外觀在內的整體結構做了優化,使整個污水廠變得更加和諧,改變大家對污水廠臟、臭的印象,從而解決鄰避問題。
設計智能化。鵬凱環境開發了一款軟件,功能涵蓋在前端同步進行設計智能化開發,涵蓋工藝設計標準化及拆解、標準化圖紙預制、產品拆解、模塊設計、主材標準化、模塊成本計算、BI串聯開發等多方面智能化工程設計。王國彬表示,該軟件開發后,可以將人力從許多傳統的碼文字的工作中解放出來,交給軟件來做,后期如需進行一些調整,再由人工介入即可,如此一來效率將大幅提高。
生產自動化。打造自動化管理體系,把生產計劃、物料流轉、生產過程、設備管理、質量管控、標準化生產等通過BI進行串聯,打通生產各環節,實現生產管理數字化和智能化。
好氧三相分離器是鵬凱環境的一項核心產品,這一產品的生產線目前已投用一年以上,鵬凱環境接下來將開發其他組件的標準化生產工作,目前標準化程度可以達到80%以上。當實現自動化生產后,整體效率與產品質量將大幅度提升。王國彬透露,依托于標準化與生產自動化,鵬凱環境的愿景是未來三年內,將裝配式污水廠建造時間縮短至15天內完成。
管理數字化。發展目標管理、制度流程管理、中心部門管理、具體事項管理等,通過BI工具,把數字化管理覆蓋到各個方面,實現數字化經營管理。
鵬凱環境成立至今已有12年,總部位于廣州,并在肇慶擁有6.6萬平方米裝配式污水處理系統智慧化工業4.0生產基地,配備工業機器人、吊掛系統、大型旋轉系統、3D智能立體倉庫、移動AGV小車等自動化設備,建設柔性自動化生產線、裝配線、檢測線及數字化車間。實現從訂單下達、智能制造、訂單物流等全流程的智能化生產管理。
鵬凱環境堅持以人為本、人才強企的理念,成立鵬凱環境技術研究院、博士/博士后工作站、廣東省裝配式水處理系統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并與國內頂級院校(中山大學、哈工大、同濟大學、華南理工、華南師大等)建立合作互動機制,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新生態”,建立了一支專業齊備、標準統一、執行力超強的技術團隊,一大批專利技術領譽行業發展。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