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背景下,賦予用戶美好的感知成為供水行業亟待解決的問題。9月14日,奇力士(武漢)智慧水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奇力士”)董事長畢濤在“2023(第八屆)供水高質量論壇”上闡述了“高效防淹靜音技術在二次供水中的應用”。
畢濤用三個標簽定義自己,第一個標簽是專注二次供水行業23年的守望者,第二個標簽是利他共贏、守正出奇企業文化的創建者,第三個標簽是高效防淹、靜音二次供水設備發明者。
畢濤
二次供水行業的核心痛點
畢濤認為二次供水行業的核心痛點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安全,包含噪音擾民和泵房淹水兩個痛點;第二個方面是能耗方面,能耗高;第三個方面是智能方面,人工智能水平低。
畢濤分析了二次供水行業的現狀。部分地面泵房距離居民住宅較近,容易造成噪音擾民。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中,普遍存在空間不足,新建泵房選址難的問題,對設備運行噪音有著極大的挑戰。
近些年來極端災害天氣影響嚴重,恩施2020年7月遭受特大暴雨、鄭州2021年“720”特大暴雨事件、建筑與小區地下空間大量被淹,造成二次供水設施嚴重損毀,小區大面積停水給人民生活造成了嚴重影響。
國家和地方近年來出臺的政策和技術規范對二次供水行業提出了發展要求。
國家政策層面,城市內澇治理是 “十四五”重點工作之一。2021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城市內澇治理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各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形成“源頭減排、管網排放、蓄排并舉、超標應急”的城市排水防澇工程體系……;在超出城市內澇防治標準的降雨條件下,城市生命線工程等重要市政基礎設施功能不喪失,基本保障城市安全運行。
國家技術規范層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辦公廳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綜合司關于加強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通知》提出,既有加壓調蓄設施不符合衛生和工程建設標準規范的,應加快實施更新改造,并落實防淹、防斷電等措施。
《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通用規范》GB55020規定:建筑給水排水與節水工程應具有應對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等突發事件的能力,設施運行管理單位應制定有關應急預案。設置儲水增壓設施的水箱間、給水泵房應滿足設備安裝、運行、維護和檢修要求,應具備可靠的防淹和排水設施。
地方技術要求層面,《湖北省城鎮二次供水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技術審查要點》提出,二次供水系統中,民用建筑物內的給水泵房或毗鄰居住用房的獨立建造的給水泵房,宜采用靜音給水設備;設置在建筑物地下室的給水泵房宜采用防淹給水設備。
用技術產品化輸出品牌價值
產品化浪潮已來,環保行業都在專注打磨自己的產品。產品化方面,畢濤有著自己的認知,他認為技術應產品化,產品應場景化,場景應項目化,項目體驗化。
高效防淹二次供水設備
畢濤介紹,奇力士的技術來源于富蘭克林,在單泵基礎上進行了產品的迭代開發,與富蘭克林的合作其實2018年就已經開始,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雙方合作簽約是在2021年.
高效防淹二次供水設備主要有五大特點,結構上個子小,免維護。功能上,防水淹、超靜音、高效、智能。畢濤對每個特點進行了具體介紹。
小個子、免維護:高效防淹靜音泵采用四段式設計,檢修便利。靜音防淹泵比傳統管中泵平均短50%以上,應用場景更豐富。傳統風冷泵電機軸承容易磨損,奇力士牌高效靜音防淹泵采用潛水電機和水潤滑軸承系統,是免維護的。傳統風冷泵機封容易受損更換,奇力士牌高效靜音防淹泵核心專利密封系統也是免維護的。
防水淹:高效防淹二次供水設備具有防水淹的功能,防淹等級有三個級別。傳統泵房被淹后損失大,控制系統報廢,電機需烘烤;搶修時間長,需要抽水和更換控制設備,恢復電機功能;居民投訴暴增,水司客服壓力大。
高效防淹泵房被淹后,無損失,能快速恢復供水,如果泵房供電正常,防淹設備可在水下運行,同時政治壓力小,居民投訴少,水司客服壓力小。
超靜音:高效防淹二次供水設備由水冷電機驅動,平穩水流隔層可以隔絕噪音,相比傳統風冷電機驅動,無冷卻風扇噪音,平均降噪30%。大于60分貝屬于噪音,每6分貝差距大約是1倍,高效防淹靜音設備比風冷設備聽覺感官降低2倍左右,相當于空調運行的聲音。
高效:高效防淹二次供水設備采用意大利進口葉輪組件,保證水泵葉輪加工精度,優化的水力性能模型,更高效,更節能。奇力士牌高效防淹靜音泵獲得了中國節能認證,是在水冷靜音泵領域第一個獲得節能認證的品牌。
智能:高效防淹二次供水設備采用溫度傳感器、電流傳感器、振動傳感器等中央控制處理系統,全面智能監控系統保障運行更安全。高效靜音&防淹二次供水設備可遠程設定壓力、泵組啟停等操作,還可根據需求定制化遠程控制點位,手機端后臺也可進行遠程控制操作。奇力士高效防淹設備跟國際知名品牌風冷設備相比全生命周期成本更低,安全性更高,社會影響力更好。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