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通常是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分為五個不同的層級,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一般情況下,人在出現更高層級的需求之前,必須先滿足低級需求,在滿足了低級需求后,一般也會向上一個層級的需求攀升。本書第十七篇解讀文章曾對此有深入解析。
〔5〕芻狗,出自《道德經》第五章,意思為“獻祭時用草紙扎的狗”,相關原句為: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本系列第一篇對此章有專門解讀。
〔6〕君子固窮,意指君子能夠安貧樂道,不失節操。原句出自《論語·衛靈公》,具體為:“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7〕辛苦娘子磨豆腐,出自周星馳電影《大話西游》:二當家知道自己是豬八戒轉世后,投胎成為一位狀元郎。狀元郎高中回鄉,向二位夫人表達自己的感謝之情。
〔8〕反者道之動,出自《道德經》第40章,相關原句為: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又生于無。本系列第19篇對此章有專門解讀。
〔9〕馬達加斯加為印度洋西部的非洲島國。跑火車到馬達加斯加,比喻說話不合邏輯,信口開河,隨心而欲。
〔10〕扶乩,道教占卜一種形式,民間扶乩多在正月15日夜里,迎請紫姑神,并卜問來年農耕、桑織、功名之事,實際起始于南北朝。
〔11〕認知為作者管理思想的核心概念。作者在本系列第一篇對《道德經》第77章解讀中,對認知進行了定義,突出認知三格,即:認知=價值觀(格)+思維能力(格)+創新力(破格),認知就是“格”在人世間的反復過程。
〔12〕老子非常推崇“嬰兒”,《道德經》中有多次提到。在作者解讀第六篇、第七篇、第十四篇等文章中,均有相關解讀,可參考。
〔13〕知行合一,是明朝思想家王守仁(號陽明)提出來的哲學理論,即認識事物的道理與實行其事密不可分。知行合一與致良知,是王陽明所創“陽明心學”的核心思想。
〔14〕打怪升級,指游戲玩家通過游戲中的一系列對戰,獲得勝利以后即可獲得升級的經驗,經驗與級別互相促進。王語嫣為電子游戲《金庸群俠傳》中的女主之一。
〔15〕福禍相依,是《道德經》最為著名的辯證法觀點之一,在書中多次出現,在第58章相關原句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16〕有、無,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在《道德經》中多處出現,作者在本解讀系列第32篇等文章中也對此有專門解析。
〔17〕“天網恢恢,疏而不失”,出自《道德經》第七十三章,本書第二十三篇曾對此有專門解讀。
〔18〕君子不器,出自《論語·為政》,意思是君子不應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對于器,《易經·系辭》相關解釋為:“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19〕”YU”指“三YU”(遇、育、御),“五識”指“常識、知識、學識、見識、膽識”,“三YU”“五識”都是作者管理思想的重要概念,在書中也多有提及,具體可參見后附《淺談環保人職業發展:管理三yu決與新三板》
寫作55天后,《管理學之“道”與實踐》書的草擬目錄和寫作進展,第一個數字是章節的字數,第二個數字是作者的自評分,隨進度持續更新中。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