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20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 | 曹縣化工園區污水處理廠 |
推薦單位 | 深水海納水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參與環節 | 投資建設運營 |
項目所在地 | 山東省菏澤市曹縣 |
項目概況
項目位于山東省菏澤市曹縣化工產業園區,總投資約1.88億元,設計總規模2萬m3/d,一期占地約30畝,污水處理規模1萬m3/d,并建設配套管網和人工濕地。項目采用PPP模式,特許經營期29年(不含建設期)。
示范意義
本項目是曹縣開發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項目,建設本項目對加快建設的步伐,從根本上改善該區域內水體的環境質量,為該區域的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有利條件,對推進曹縣經濟開發區的全面開發建設和經濟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本項目因地制宜建設人工濕地項目,既降低了污染物濃度、投資和運行成本,又美化了周邊環境,在化工園區污水深度處理領域具有較好的示范意義。
項目亮點介紹
(1)實施效果
采用 “一企一管”污水收集管網,對園區化工企業排水水量、水質進行有效監管,保證污水處理廠穩定運行。污水處理廠全年穩定達標排放,主要指標可達地表Ⅲ類水標準,保障企業正常生產,創造較好的經濟效益。
(2)社會效益
本項目是曹縣開發建設的環保設施重點項目,為該區域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推動了曹縣經濟開發區的經濟可持續發展。
(3)生態效益
污水處理廠2022年度處理水量約151萬噸,出水平均水質:COD 12.4mg/L(標準值50mg/L)、NH3-N 0.23mg/L(標準值5mg/L)、TN 3.12mg/L(標準值15mg/L、TP 0.023mg/L(標準值0.5mg/L)。由此可見,項目能大幅削減水污染物的排放量,有效保護區域內的水體環境。
因地制宜配套了人工濕地,對排水進行深度凈化,入河水質優良,減少了對受納水體的影響。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污水處理廠
采用“預處理+水解酸化+改良AAO工藝+臭氧氧化+曝氣生物濾池+濾布濾池+接觸消毒”組合工藝。
人工濕地
采用人工潛流濕地,利用物理吸附、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等一系列作用,進一步降解尾水中的CODcr、BOD5、氨氮和總磷,提升污水處理效果。
(2)工藝/裝備原理
水解酸化工藝
通過水解酸化使某些高分子物質、非溶解性等可生化性很差物質降解為小分子物質和可溶性物質,降低其生物毒性,并改善廢水的可生化性。此外水解酸化池也可以降低COD、SS總量,為后續好氧生化處理創造良好條件,并一定程度的減少最終排泥量。
改良型AAO工藝
本項目改良型AAO工藝是在傳統的AAO工藝的基礎上設置多點進水,厭氧池之前增設了回流污泥預反硝化區(預缺氧池),將來自二沉池的回流污泥和部分進水首先進入預反硝化區去除由回流污泥帶入的硝酸鹽,消除了硝態氮對厭氧除磷的不利影響,然后進入厭氧池,提高了系統的生物脫氮除磷能力。另外一部分進水直接進入缺氧池與回流的混合液混合,微生物利用進水中的有機物作碳源進行反硝化,好氧區設置缺氧、好氧選擇區,可根據水質變化和水溫情況進行靈活選擇,確保穩定達標。
深度處理工藝
深度處理工藝采用臭氧氧化工藝,臭氧可以將大分子分解為小分子,難降解有機物轉化為可降解有機物,再輔以生物處理方法,使有機物的去除更為經濟和有效。本項目工業廢水難生化物質含量較高,設置臭氧氧化池有利于去除污水中難降解COD,結合后續DN、DC、N型組合曝氣生物濾池的生物代謝作用,可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CODcr、氨氮和總氮。
人工濕地
項目采用地和河道濕地組合,潛流人工濕地填充砂石、人工礫石和火山巖等作為組合濾料基質,基質上種植香蒲、水蔥、黃菖蒲、水生美人蕉等除污性好、生命力強的植物,利用物理吸附、微生物降解、植物吸收等一系列作用,進一步降解出水中的CODcr、BOD5和氨氮。河道濕地走廊適當清理河床、河岸,種植香蒲、黃菖蒲、蘆葦、荷花、垂柳等植物,重建河道人工濕地生態系統,既恢復、強化河道的自凈功能,又極大地美化了河道景觀。
(3)工藝/裝備特點
采用水解酸化作為預生化工藝,有效降低污水的生物毒性,為后續二級生化處理創造有利條件。
好氧池采用改良AAO工藝,前置預缺氧段,通過多點進水消除反硝化細菌對聚磷菌競爭基質的影響,保證厭氧池除磷效果,同時有效抑制絲狀菌,使系統更加穩定地運行。
臭氧氧化池設置在BAF前端,通過臭氧預氧化對污水進行脫色,同時提升污水可生化性,確保出水穩定達標。
(4)應用工業領域
石油化工、煤化工、精細化工、農藥化工、印染等。
(5)工藝/裝備流程圖
(6)項目部分案列照片
編輯:王秀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