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20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推薦單位:中環保水務投資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投資建設運營
項目所在地: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
項目概況
遂溪縣鎮村生活污水處理及配套管網工程包括農村子項、鎮區子項及人居環境提升子項三部分。農村子項為新建15個鎮595條村共計571座農村末端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污水管網,設施處理總規模2.314萬m3/d,服務人口約27.9萬人,管網總長度1850千米 。鎮區子項為新建7個鄉鎮的鎮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提標改造5個鄉鎮污水處理設施及新增配套污水收集管網、新增2個鄉鎮污水收集配套管網,鎮區污水處理設旅總規模約1.04萬m3/d,提標改造污水處理設施總規模約0.42萬m3/d,新增配套污水收集主次干管〔DN300~DN600)總長約92.47公里,新增配套支管長于20.27公里。人居環境提升子項為建設美麗鄉村、樹立美麗宜居鄉村新形象共綜合提升14個中心示范村的人居環境。
示范意義
遂溪縣鎮村生活污水處理及配套管網工程作為廣東省第一批鎮村污水ppp項目,作為中國節能集團投資的第一個鎮村生活污水處理PPP項目,將作為中國節能集團公司研究、發展該類項目的典型案例,將打造成湛江及廣東省該類項目的典范,為建設美麗新農村,進一步加強農村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和綜合整治,切實提高廣大農村地區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為地方綠色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項目亮點介紹
(1)實施效果
本項目2021年底實現全縣15個鎮、595個自然村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實現鎮村生活污水有序排放,強化鎮村污染源頭控制與治理,農村污水出水執行廣東《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排放標準》(DB44/2208-2019)二級標準。鎮區污水廠出水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以及廣東省地方標準《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Ⅱ時段的一級標準的較嚴值。為改善當地人居生態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提升中小河道水質環境,促進美麗鄉鎮建設做出貢獻。
(2)社會效益
該項目農村污水收集處理的設計因地制宜,不占用農田,節約寶貴的土地資源,采用低能耗、高效率易維護的處理裝置,處理后的尾水排入就近河道減少了自然水體納污量,有效的保護了鎮村水體環境。 鎮區子項新建污水收集管網采用雨污分流模式,改變生活污水直排的現狀,改善了鄉鎮居民的生活環境,進一步提高鄉鎮居民生活環境。
(3)生態效益
鎮區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建設有效提升了污水收集覆蓋區域及污水收集率,減少了COD及總氮排放量,極大的改善了鄉鎮環境;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最直接效果是生態條件得到改善,提高了村民的生活環境質量,生態宜居美麗鄉村建設取得新進步。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曝氣生物濾池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2)工藝/裝備原理
采用西班牙升流式曝氣生物濾池(UFBAF)處理工藝,將生物氧化和深床過濾功能結合為一體。采用獨特的天然生物濾料,對懸浮物進行吸附截留,有效截留多種微生物,提高微生物除磷、脫氮效率及有機污染物去除率,最終實現有機物、氮、磷和懸浮物的同步去除的效果,從而達到污水凈化的目的。
(3)工藝/裝備特點
①設備安裝簡單,濾池系統占地面積小;
②天然生物濾料,材質輕、密度小、布水均勻;
③濾料耐磨抗沖擊,使用壽命長;
④微生物脫氮效率高,維護成本低。
(4)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MBR膜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5)工藝/裝備原理
“生物膜法+浸沒式超濾膜”。生活污水由布水系統先后進入缺氧池、好氧池,分別經多種兼性厭氧、復合菌群的作用下對有機物污染物進行生物降解及吸附,將部分大顆粒的有機物分解成小顆粒的有機因子,進行合成代謝及分解代謝,有機污染物大量去除,最后超濾膜截留分離過濾,從而達到污水深度的凈化。
(6)工藝/裝備特點
①耐沖擊負荷,運行穩定,凈化效率高,污泥產量少
②過濾精度高,通量大,節能高效
③采用生物膜法,水質穩定
④運行成本低,適應性強
(7)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地埋式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
(8)工藝/裝備原理
工藝原理:A-O原理,生活污水通過格柵井流入調節池,經過提升泵提升至生物接觸好氧反應池,好氧反應池內裝填活性碳纖維填料,以好氧異養菌和硝化細菌為主。好氧池出水進入出水池,最終出水排入受納水體。
(9)工藝/裝備特點
①啟動快,曝氣量小
②沖擊負荷能力強,去除效果好。
(10)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人工濕地。
編輯:黃延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