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行業交流進步,便于行業同儕互學互促,推動中國環境產業轉型升級。E20環境產業圈層特推出《水務行業優秀案例匯編》,匯集了近200例案例,涉及村鎮污水治理、工業廢水治理、工業園區廢水治理、水環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網、再生水回用、污泥處理處置等領域。
項目名稱:街子污水處理廠加藥點改造項目
推薦單位:成都市興蓉環境股份有限公司
參與環節:生產運營
項目所在地:四川省成都市崇州市
項目概況
崇州市街子污水處理廠位于崇州市街子鎮雙河社區七組,占地17.39畝。于2021年5月完成提標擴能改造,改造后處理規模達4000m3/d。處理工藝采用“氧化溝+高密度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濾池工藝”,出水水質達到《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排放標準》(DB51/2311-2016),現廠區共有工藝、技術、設備等專業人員8人,作業人員在生產運行期間,由于原碳源投加點位在厭氧選擇池由于該池內攪拌器故障混合效果不佳導致乙酸鈉藥劑用量偏大,經過試驗分析及綜合考慮,通過改變加藥點位置解決了上述問題,實現工藝優化、節能降耗和生產管理的提升。
示范意義
街子污水處理廠原碳源投加點位在厭氧選擇池,由于該池內設備原因,混合效果不佳,導致乙酸鈉藥劑用量偏大。
工藝、技術、設備等人員通過現場取樣試驗分析和小試,對街子污水處理廠碳源投加點位更改并增加氧化溝外溝碳源投加點,將原碳源投加泵更換為碳源投加隔膜泵,通過改變加藥點位置和加藥方式,實現了工藝優化、節能降耗和生產管理的提升。
項目亮點介紹
(1)實施效果
工藝、技術、設備等人員通過一個月左右的連續投加試驗,將原碳源位置和設備進行改造即對街子污水處理廠碳源投加點位更改并增加氧化溝外溝碳源投加點,將原碳源投加泵更換為碳源投加隔膜泵,通過改變加藥點位置和加藥方式,實現了工藝優化、節能降耗和生產管理的提升。
(2)社會效益
通過工藝技術改造,實現了工藝優化、節約能耗和生產成本。
項目技術工藝/裝備簡介
(1)技術工藝/裝備名稱
改良型Orbal氧化溝+高密沉淀池+反硝化濾池工藝。
(2)工藝/裝備原理
城鎮污水經自流進入格柵井,攔截截除污水中較大漂浮物,以保證提升泵和后續污水系統正常運行;去除掉漂浮物的污水通過提升泵房提升至調節池,沉淀去除粒徑較大的砂粒,以減少對后續設施和設備的磨損;調節池中鼓入的空氣使池內水流做旋流運動,增加了無機顆粒之間的相互碰撞、摩擦的機會和強度,可降低沉砂中有機物的含量。調節池出水進入配水井,污水經配水井分別進入厭氧選擇池、氧化溝、二沉池和厭氧池-缺氧池-接觸氧化池-混凝池-二沉池生化系統,在厭氧/缺氧/好氧環境中進行生物脫氮、除磷、氧化等過程,出水進入中間水池泥水分離。泥水分離后的出水進入高密度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對中間水池的出水進行進一步絮凝沉淀。高密度沉淀池的混凝池和絮凝池分別投加混凝劑和絮劑,經過混凝和絮凝反應的絮體在沉淀池中沉淀,上清液通過斜管收后自流進入后續的混合池,污水中的懸浮物和總磷得以降低。隨后廢水進入反硝化深床濾池,對水中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進行反硝化,進一步去除水中TN,出水經次氯酸鈉消毒后,尾水達到《四川省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51/2311-2016)中相關出水水質標準(SS、糞大腸菌群執行《城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要求)后排放。
(3)工藝/裝備特點
由于氧化溝的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齡比一般生物處理法長得多,懸浮狀有機物可以在曝氣池中與溶解性有機物同時得到較徹底的穩定。
溝形和流態的特征賦予氧化溝具有很強的抗沖擊負荷能力。
由于氧化溝的污泥齡很長,剩余污泥量較一般活性污泥法少得多,而且已經得到好氧硝化的穩定,故該工藝具有處理流程簡單,出水水質良好,可以實現脫氮同時操作管理方便,運行費用低等特點。
(4)工藝/裝備流程圖
(5)項目部分案列照片
編輯:黃延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