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將地方國企專業化整合目的進行細化能夠進一步發現,進退協同是地方國企區域資源整合提高專業化程度的重要手段。
從“進”角度出發,通過收并購消除同業競爭是比較典型的手段之一。據中國水網統計,2022年出現3起以消除同業競爭為目的的收并購案,城發環境收購武漢啟迪生態;洪城環境收購藍天碧水、安義水廠、揚子洲水廠資產;中原環保收購鄭州污水凈化公司都是以消除同業競爭為主,減少區域在相關領域的同質競爭。
同時,聚焦主營業務也是“進”的手段之一,如北清環能以3.6億收購天津碧海100%股權,聚焦餐廚垃圾業務。
從“退”的角度出發,2022年,受外部環境和環保市場整體發展的影響,原來大手筆跨界環保,后期融合效果不理想的“果”也逐步浮出水面。2022年,環保領域也出現了,通過收并購剝離環保業務,聚焦原主營業務的收并購案。如普邦股份以2.39億元公開掛牌轉讓深藍環保100%股權,據普邦股份發布公告顯示,剝離深藍環保業務的主要原因是其經營業績大幅下滑,為更好配置資產,選擇將該部分業務剝離。但在2022年并未等來深藍環保的買家。直至2023年1月10日,普邦股份在首次掛牌基礎上下調20%,擬以不低于1.9億元價格出售。
2.資源重組,打造區域環保產業綜合平臺
地方國企通過內部資源的重組和劃轉,完成區域資源的重構,形成綜合平臺。2022年,浙江、重慶、內蒙古、安徽等地均先后通過內部資源重組形式,逐步整合省市環保資源,形成水、固、廢、氣一體化的綜合平臺。(相關鏈接:67起,交易規模超366億,上半年環保市場收并購的四大趨勢)
如2022年,重慶水務環境集團先后將重慶環衛集團和重慶環保投資集團收入囊中,成為集水、固、廢、氣于一體化的綜合環境市級環境服務平臺公司。
2022年10月,重慶水務環境集團簽訂收購重慶環衛集團股權轉讓協議,擬以55.86億元對價取得重慶環衛集團100%股權。(相關鏈接:西南又一巨頭環保企業加速整合,誰將制霸西南環保市場?),此舉為重慶市財政局為優化重慶市國有資本布局,進一步聚焦公司主責主業,打造具有持續發展能力的綜合性投資集團。在完成此次收購后,重慶水務子公司昆明渝潤水務有限公司以39.47億元價格收購昆明滇池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名下持有的七座水質凈化廠資產(相關閱讀:重慶水務:子公司39.47億元折價收購昆明7座水質凈化廠資產),進一步輻射重慶水務在其他地區影響力,助力云南省和昆明市政府治理滇池污染、改善滇池流域的水體環境。
一系列收并購動作,讓重慶水務環境集團進一步補足平臺短板,產業鏈更加完善,成為西南環保市場的又一強悍環保平臺。
3.戰略擴張,延伸產業鏈,提高利潤
在2023年1月5日,國資委在京召開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中,研究部署2023年工作任務,會議中指出將確保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全國GDP增速,資產負債率總體保持穩定,凈資產收益率、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全員勞動生產率、營業現金比率4個指標進一步提升。
從上述目標可以看出,基于產業鏈的延長,提高凈利仍然是國企改革目標之一。地方國企持續盈利能夠更進一步盤活地方資產,便于產業結構的優化調整和產業的高質量轉型。這一點,也是環境產業中多個地方國企開展收并購動作的目的之一。
自2021年以來,以發力新能源方式,培育利潤新增點的環保企業逐漸增多,2022年這一現象仍在持續。只不過,2022年部分環保相關國企布局新能源市場的步伐加快。在2022年布局新能源的地方國企中,川能動力最為活躍,通過接連運作10起收并購案,布局新能源。
除去川能動力外,清新環境在2022年以收并購方式,在產業鏈上的延伸也有大刀闊斧之勢。
2022年5月,清新環境斥資4.85億元收購宣城富旺57%股權,通過此次收購清新環境將進一步擴大危廢資源化領域業務的處置規模,拓展深度資源化業務。據了解,從火電煙氣治理起步的清新環境,近年來不斷拓展發展曲線,而這些拓展均有收并購的動作。2021年,清新環境取得深水咨詢55%的股權,布局大灣區正式啟航;7月,清新環境成功并購國潤水務,進一步開拓西南地區市場......進入水務領域,將有利于清新環境擴大自身在環保領域的業務范圍,全方位打造氣、水、固協同發展全要素平臺。2020年,清新環境正式進軍危廢處置領域,2022年上半年,清新環境的相關收并購也能看出這一趨勢,這也將利于其延伸細分領域業務鏈,增強盈利能力及危廢市場的綜合競爭力。
除此之外,同以往收并購一致,項目公司的資產收購也是地方國企延伸產業鏈的方式之一。天津創業環保股份以4.72億元收購津南污泥廠項目,擴大現有的再生水業務,助力天津市發展再生水資源利用戰略規劃目標的實現,同時拓展污泥處置業務,實現天津創業環保產業鏈延伸的戰略發展規劃;上海實業環境2.96億元收購云水科技100%股權,目標公司持有四家項目公司的全部股權,目標公司目前在長江三角州地區擁有三個污水處理廠項目及一個供水廠項目,總設計處理規模為16萬噸。收購事項將有助提升其于長江三角州地區的污水處理能力,并帶來回報。
民營企業謹慎進擊
2022年,環保產業收并購上國企表現強勢,民營企業收并購交易數量明顯下降,在動蕩和激變的環境之中,民營企業的收并購投資更加謹慎。
2022年, 民營企業收并購交易共31起,交易規模超73億元,從民營企業收并購交易的目的來看,出現6起以布局新業務為交易目的收并購,其中天域生態增資2.1億收購青海聚之源35%股份、金圓股份花費0.2億元收購甌鵬科技等4起收并購以布局新能源為主;清研環境斥資0.58億元收購深圳瑞賽環保科技有限公司51%股份等2起收并購以布局新業務板塊為主。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