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企業普遍缺乏“產品”的“作品”意識,也輕視“產品”的“渠道”能力;這是學習行業好案例最直接的角度,是現階段創新突破的源頭。
定價(2P)
在環保行業,定價定不了企業生死,卻能定死價值主張。
工藝包合同的價格大頭在“專利或專有設備”,在完整的環保工程中,類似的“非標”產品可以撬動相當可觀的利潤。
但為了跑馬圈地搶業績,企業常常無底限壓縮利潤,低價競標、低價評標、低價中標現象屢見不鮮,是狼藉一片“曬太陽、開不起來”工程的惡源。
價格是價值的標尺。
一個良性的產業生態需要良好的價格體系;一個合格的項目運作需要合理的價格空間;一個好商業模式,必須將技術含金量和企業軟服務的價值刻劃到定價中。
渠道(3P)
即便沒有了“貨架”超級屬性,“渠道為王”的特質在環保行業依然存在。
渠道中間人的能量非常大。他們在固定地域或行業深耕,以“商務關系”為核心競爭力,以“貿易、集成、安裝”等為主營業務,是工藝包商非常依賴的一類角色。
這種“依賴”是多維的,其作用好比在“好客戶、好項目、好技術、好服務”之間架起橋梁,快速、穩妥、高水準、天塹變通途。
這種“依賴”是雙向的,在正向價值傳遞中,由渠道對接、定位的關鍵人通常極為精準;在逆向價值反饋中,渠道對客戶痛點、真實需求的挖掘力幾乎無可替代。
在環保行業,“渠道建設”大多融合在具體項目的銷售活動中,導致“渠道質量”隨機性大、參差不易察別。我想下一步,成型、專業的“體系”應是這一管理課題的方向。
推廣(4P)
最后一個P,我通常將其拆分為銷售和營銷,前者負責點對點的“傳遞”,后者進行點到面的“傳播”。
價值主張在“一推一拉”中完成轉移。
銷售體系的構建在于“推力”,“商務關系、競爭策略”是環保工程業務拓展的主旋律,團隊競爭力體現在“攻山頭、打硬仗”的成果。
營銷體系表現為“拉力”,“論壇會展、線上推廣”是近些年環保企業開辟的第二競技場,“戰略、創意”是這類人才的訓練課。
在20年快速發展中,銷售始終全面主導著企業的生命線;但個人判斷,行業已進入“品牌化”時代,“戰略”正在引導新的產業生態。
與之相匹配的,點、面結合后“立方體”形狀的整合營銷,便是本P最理想的未來形態。
環保行業的渠道通路,本質上“通”的是一種“連接”——連接信息、連接利益、連接事務、連接情感,其本源、基礎都是“人與人的關系”。
即使寫文案、做傳播,也必須落定在這個“人”字上。
所以,此模塊便不能局限于“業務線”,而是一切能產生“連接”的力量,都為渠道通路,比如E20環境產業平臺。
個人觀點認為 ,這家企業的“價值主張”便是最本質的“人的連接”,其“業務結構”即是構建龐大的“連接”之網:信息的--水網/固廢網等;知識的--商學院等;產業政策的--研究院;資本/品牌的--戰略論壇等。
很多企業都加入了其會員體系,但對E20們“連接”價值的理解程度不同,效果自然迥然有異;如何將這類渠道的巨大能量為己所用,是商業模式設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企業通過“自建或購買”兩種方式建立渠道體系,無論哪種,越好的渠道價格越貴——產品開發、銷售人員、營銷預算、平臺推廣等;如何提高有限資本、資源的效用,便是這張畫布的第二大版塊。
關鍵業務和核心資源
在一個好的商業模式中,價值側不能有“浮淺”,效率側不能有“漏減”。
工藝包商的“價值主張”決定了其“業務結構”于客戶/項目的價值鏈本質上是一種服務關系,往往要響應其全周期的技術訴求。
下圖是E20環境商學院繪制的行業價值鏈圖,呈現微微笑的形態,我把橫軸也看成一個工程項目大致的分階段進程。
工藝包大概是業主外唯一全程參與其中的業務主體,卻在橫軸上沒有自己明確的位置:一方面體現了以上“價值鏈服務者”的定位;一方面也反映出,在各個階段,工藝包商都只承擔了一“部分”業務,而非全部。
當然,這“部分”相對優質,如果能畫出來,幾乎都在附加值高點。
通覽這類業務的資源配置,我總結如下突出特征——
資源構成:以“人才”為核心,技術與“人”強關聯
資源積累:問題導向、經驗導向、輕資產導向
資源分配:80%主營業務+20%創新業務+10%前沿業務
環保工藝包商大多是以資源起家、以資產立家。
在這里,資源和資產是一對關聯詞匯:資源經過培養、打磨,會轉化為資產,資產通過分配、生產,再轉化為資源。
二者并不如我所描述的線性或循環關系,而是一體兩面,由項目階段、屬性決定當其時下是資產、還是資源。
以污水處理行業為例,我以“項目進程”劃分為條件定義、工程技術和運營服務三個階段,分析關鍵業務構成如下——
條件定義
“條件定義”包括小試中試、資料收集、現場考察、污染因子溯源、技術交流等工作。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