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伊士和清研環境兩家企業雖然基因、特質迥異,但在各自領域打造的“現象級”卻有相似歸因——卓越的戰略設計與執行。這種“戰略素養”呈現在“嵌入式”“RPIR”等原創理念和技術發明中,也落在了由行業共同塑造的商業模式創新之中。用模式助推技術、讓技術賦能模式,是戰略編織的核心任務,是本文的主題。
筆者曾以蘇伊士和清研環境為案例學習思考了中國優秀環保技術企業的創新戰略。
筆者認為,兩家企業雖然基因、特質迥異,但在各自領域打造的“現象級”卻有相似歸因——卓越的戰略設計與執行。
這種“戰略素養”既如前文所述,呈現在“嵌入式”“RPIR”等原創理念和技術發明中,也落在了由行業共同塑造的商業模式創新之中。
用模式助推技術、讓技術賦能模式,是戰略編織的核心任務,是本文的主題。
重新定義工藝包
蘇伊士(水務工程版塊)和清研環境的核心商業模式完全相同,業內稱做“工藝包”。
相較于PPP的灼熱景象,同樣歷經了20年快速發展的工藝包,顯得平淡而冷清。
你幾乎找不到什么研究資料或參考文章、學術上更無人問津;它的起源模糊、過程無聊,沒有時代感、缺乏故事性。
在實踐中,“工藝包”詞匯的覆蓋面過于分散凌亂:寫入戰略、廣告宣傳、銷售話語、合同文件,甚至作為產品名稱....
為了行文邏輯清楚、和思考的一致性,我首先要做一個分類和界定,僅限本文參考使用。
工藝包是工程領域的一種商業模式,涵蓋設計、供貨、調試等業務,但不含地基、土建和機電等安裝工程;
工藝包商以“技術”為賣點,以“解決方案”為定位,以“人才”為核心競爭力;
工藝包合同以“設備供貨、技術服務”為中心內容,以“性能驗收”為履約節點。
據筆者了解,工藝包在環保工程中的應用起源于石油化工行業。
我在定義過程中,即參考了中石化企業標準《SHSG-052-2003石油化工裝置工藝設計包(成套技術工藝包)內容規定》中的框架內容。
2000年初,以蘇伊士公司(當時的“得利滿”)為代表的外企在某石化污水處理項目運作中首次引入“工藝包”概念,并應用為一種“模式”。
一方面破解了外資參與工程總包項目的資質壁壘和施工劣勢;同時開啟了高難度工業廢水治理由設備、工程,向技術導向轉變的進程。
20年發展中,伴隨最嚴標準和最強監管的步步落位,“超限達標、低碳低成本、絕對安全穩定”成為基本需求,“技術”便越來越被視為解鎖環保項目“安全圈”的鑰匙。
以“技術”為根本的工藝包,如今已發展為環保行業常見的商業模式之一,雖“平淡冷清”,實在也值得一個“現象級”評價。
工藝包的底層邏輯為何?商業模式如何具象呈現企業戰略?
讓我從一張畫布、一套模型讀起。
畫布&《商業模式新生代》
這本書非常Nice好讀,簡單易懂的內容、有趣友好的畫風、精美的裝幀;全書描述了一張模型畫布、提供了一個思維工具,幫助讀者學習一種通用語言,用以思考、理解不同的商業模式;這是一本案邊讀物,日積月累長期訓練于設計、研討、復盤中,方能讀透其內涵價值。
關于“商業模式”,學術界和商業界還沒有權威、統一的定義。
本書給出了自己的認識:商業模式描述了企業如何創造價值、傳遞價值和獲取價值的基本原理。
個人認為也不是很好。
但接下來作者用以詮釋這定義的9個基本模塊卻極其耐得尋味琢磨。
客戶細分:企業服務的一個或多個客戶分類群體
價值主張:解決客戶難題和滿足客戶需求
渠道通路:通過溝通、分銷渠道向客戶傳遞價值主張
客戶關系:在每一個客戶細分市場建立和維護客戶關系
收入來源:產生于成功提供給客戶的價值主張
核心資源:必備的重要資產
關鍵業務:通過執行一些關鍵業務活動,運轉商業模式
重要合作:有些業務要外包,或從企業外部獲得
成本結構:引發的成本結構
一張畫布九個模塊,便是全書全部。下圖是書中繪制的“蘋果iPod”分析案例,看完很容易學會畫布的基本用法。
真是絕好的畫布,更是絕妙的喬布斯。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