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改善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
一、工作目標
突出抓好基礎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深入實施重點群體保障、居民就業增收、教育均衡發展、群眾就醫服務、城鎮生活條件、農村人居環境等“六項提升行動”,扎實辦好重點民生實事,確保全省民生支出占比80%左右,讓人民群眾有更多、更直接、更實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主要任務
(一)重點群體保障提升行動。
1.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研究建立困難群眾救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2022年將城鄉低保對象、特困人員、機構養育和社會散居孤兒(含事實無人撫養兒童)、重點困境兒童、困難和重度殘疾人等九類困難群眾救助標準再提高10%。加大全省社會救助綜合管理信息平臺推廣應用,建設低收入人口數據庫,加強對低收入人口的動態監測和常態化幫扶,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積極發展“物質+服務”社會救助。(牽頭單位:省民政廳;配合單位:省教育廳、省財政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省衛生健康委、省應急廳、省醫保局)
2.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精準擴面。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開展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精準擴面行動,重點解決“參保未繳費”“應保未保”“參保不充分”等問題,努力推動新增參保人數達到100萬人。(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3.加強失業保險省級統籌。出臺失業保險基金省級統籌實施意見,在全省范圍內統一失業保險政策、基金收支管理、基金預算管理、經辦服務標準、信息系統等,保障失業保險制度平穩運行。(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稅務局)
4.健全快遞行業從業人員參保政策措施。制定用工靈活、流動性大的基層快遞網點優先參加工傷保險政策,優化參保登記、繳費核定等程序,強化部門數據交換共享,推進業務“網上辦”“掌上辦”。(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郵政管理局)
5.拓展提升養老服務。實施敬老院改造提升計劃,改造建設敬老院120處,新增護理型養老床位3萬張,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達標率100%。開展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示范,省級采取“先創后獎”方式,對認定的縣域養老服務體系創新示范縣(市、區)給予獎勵。(牽頭單位:省民政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6.建設殘疾人綜合服務平臺。2022年全省建設“如康家園”殘疾人綜合服務平臺500個以上,創新探索“企業按比例就業+如康家園集中就業”、志愿助殘、服務標準化等多元支撐體系,完善長效運行機制。(牽頭單位:省殘聯;配合單位: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鄉村振興局)
7.提高退役軍人待遇水平。按照國家部署,提高享受國家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待遇標準,確保待遇落實到位。調整全省自主就業退役士兵一次性經濟補助標準,由每服役1年補助4500元上調至5000元。(牽頭單位:省退役軍人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8.優化提升婦女兒童服務。為適齡婦女提供“兩癌”檢查服務,免費人群擴增到城鎮低保適齡婦女。實施農村低收入婦女“兩癌”救助,每人一次性救助1萬元,探索開展低收入適齡婦女“兩癌”保險試點。實施“家家幸福安康工程”“省級婦女兒童家園提質增效工程”“幸福護航”婚姻家庭輔導等服務行動。改進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服務。(牽頭單位:省婦聯、省殘聯、省衛生健康委;配合單位:省財政廳)
9.推行“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將學校(含幼兒園)、養老機構食堂后廚視頻信息以網站專區(頁)、掃碼、APP等形式接入市場監管部門信息系統,切實提升“一老一小”食品安全監管水平。(牽頭單位:省市場監管局;配合單位:省教育廳、省民政廳)
(二)居民就業增收提升行動。
10.強化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創設城鄉公益性崗位40萬個左右,其中鄉村公益性崗位32萬個左右,主要安置脫貧享受政策人口(含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對象)、農村低收入人口、農村殘疾人、農村大齡人員等群體;城鎮公益性崗位8萬個左右,主要安置城鎮零就業家庭人員、城鎮大齡失業人員等群體。(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配合單位:省財政廳、省農業農村廳)
11.著力促進重點人群就業。深化實施“創業齊魯·樂業山東”行動,研究制定促進城鄉就業穩規模擴容量提質量、促進大學生高質量創業就業等“一攬子”政策,切實穩就業保就業,確保年內實現城鎮新增就業110萬人以上,高校畢業生初次畢業去向落實率保持在85%以上。(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12.加大創業擔保貸款支持力度。拓寬創業擔保貸款擔?;鹧a充渠道,允許各市在控制風險前提下,按照擔?;鸱糯?至10倍的規模提供擔保服務。人民銀行濟南分行每年安排不低于50億元的再貸款額度,對地方法人銀行發放的符合條件的創業擔保貸款給予全額報銷。引導金融機構運用創業擔保貸款和商業性創業貸款“1+1”組合放貸等模式,滿足創業群體合理融資需求。開展“齊心魯力·助商惠民”支持個體工商戶發展專項行動。(牽頭單位: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人民銀行濟南分行)
13.優化企業工資收入分配。穩慎調整最低工資標準。適時發布企業工資指導線,促進企業職工工資合理增長。(牽頭單位: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配合單位:省總工會、省工商聯)
(三)教育均衡發展提升行動。
14.擴增城鄉義務教育資源。扎實推進鄉村教育振興先行區建設,深化實施教育強鎮筑基行動和強校擴優行動,加強公益優質中小學教育資源供給。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00所以上,遴選60個以上教育強鎮筑基試點鄉鎮。(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民政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
15.健全課后服務保障機制。義務教育學校課后服務應開盡開,全面保障學生需求。多渠道強化經費保障,完善教職工激勵措施,確保課后服務穩步運行。拓展課后服務資源支撐渠道,探索引入社會第三方補充服務資源,豐富提升服務內容。(牽頭單位:省教育廳;配合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