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上海市水生態“十四五”規劃》發布:2025年基本實現水體水質提升

時間:2021-11-23 10:49

來源:中國水網

評論(

近日,上海市水務局正式發布《上海市水生態“十四五”規劃》,提出,至2025年,基本實現水體水質提升,江河湖海美麗,水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提升的目標,基本形成水生態環境優美、水生態空間優質、水生態系統健康的“一網五區多廊”水生態現代化治理體系,為達成河湖健康、水城相依、人水和諧的幸福愿景提供堅實保障。

上海市水務局關于印發《上海市水生態“十四五”規劃》的通知

滬水務〔2021〕735號

各區水務局、局屬各單位、局機關各處室:

《上海市水生態“十四五”規劃》已經2021年9月29日局黨組會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上海市水務局

2021年11月1日

(此件主動公開)

上海市水務局辦公室 2021年11月1日印發

上海市水生態“十四五”規劃

為推進上海市水系統治理,構建良好和諧的水生態環境,根據《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上海市水系統治理“十四五”規劃》,結合河湖治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水土保持、灘涂資源保護和利用等內容,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基礎及面臨形勢

“十三五”期間,上海市認真貫徹落實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全面落實河湖長制,城鄉水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一)河湖環境質量大幅改善

1.加強系統治水頂層設計,引領全面防治水污染。“十三五”期間,全市上下市區聯動、部門聯手、區域協同,統籌上下游、左右岸,按照“水岸聯動、截污治污,溝通水系、調活水體,改善水質、修復生態”的系統治理技術路徑,因河制宜編制“一河一策”方案,全面推進河道整治、沿河違建拆除、污水直排工業企業治理、畜禽養殖場退養、雨污混接改造、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等,努力實現水岸同治、系統治理、標本兼治。

2.加強河湖環境綜合治理,改善河湖生態環境。全面建立河湖長制,推進“消黑除劣”、“蘇四期”等工程,完成300公里骨干河道綜合整治、3520公里城鄉中小河道綜合整治,打通斷頭河3188條,輪疏鎮村級河道1.2萬公里。完成4200余個小區以及1.7萬個市政、企事業單位、沿街商鋪和其他類型混接改造,完成1700余個直排污染源截污納管和54座雨水泵站的截流改造。“十三五”末,全市河湖面積增至640.93平方公里,河湖水面率提升至10.11%,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95%,全面消除黑臭水體,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

3.加強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十三五”末,累計實施83.5萬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提升至88%。就出水水質指標要求,分別在2017年和2019年實現兩次優化升級,出臺了地方標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31/T1163-2019)。就地處理工藝經過多年實踐,逐步確立以A2O、MBR、接觸氧化、生物濾池、人工濕地等單體或組合為主的工藝線路,并向生物型、高效型為主的工藝轉變。通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進一步鞏固農村水環境整治成效,助力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提升。

4.加強水利風景區建設,提升河湖景觀品質。“十三五”期間,編制完成《上海市水利風景區建設發展規劃》,明確上海水利風景區的建設任務和方向,設立市級黃浦江徐匯濱江水利風景區。完成滴水湖水利風景區環湖80米景觀帶改造提升;持續推進淀山湖水利風景區生態修復和防洪堤防達標建設,不斷提升松江生態水利風景區美麗河湖品質,上海水利風景區建設進一步豐富,景區品質進一步提升。

(二)灘涂資源總量基本保持動態平衡

1.踐行長江大保護戰略,保護水源地和灘涂資源。對四大水源地一級保護區進行封禁管護,對保護區內生態薄弱地區采取水土流失綜合防治措施,配套建設防護林帶、涵養林帶等緩沖帶,預防水土流失發生,維護水源地水質。完成橫沙七期、八期、浦東機場外側等76.6平方公里(11.49萬畝)灘涂整治,實施南匯東灘、橫沙東灘壩田區等123.3平方公里促淤項目,其中工程促淤94.6平方公里、生物種青約28.7平方公里,灘涂資源總量基本保持動態平衡。持續實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在杭州灣、長江口等重要水域放流各類苗種近5.5億尾(只),救護各類水生野生動物近千尾(只),建設人工魚礁5.4萬空方,河口海洋生物多樣性得到保護。

2.加強疏浚土資源利用,塑造生態基底改善生境。節約集約長江口泥沙資源,利用航道疏浚土進行吹填成陸,消納1.8億多立方米的深水航道疏浚土,疏浚土利用率從10%提升到60%以上。

(三)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1.完善水土保持法規體系,保障水土流失綜合防治。2017年頒布并實施《上海市水土保持管理辦法》,2020年3月完成修訂,對目標責任考核和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監測、驗收工作提出了總體要求,使水土保持工作有規可依。對202公里中小河道開展邊坡修整和岸坡綠化,新建河道護岸290公里,有效控制河湖“一坡一面”水土流失,樹立一批水土保持與生態樣板河段。完成11.8萬畝農田林網和河道防護林建設,有效提高森林覆蓋率。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全面鋪開,水土流失綜合監管強力推進,人為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控制。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切實提高了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落實率。

2.建立水土保持規劃體系,引領水土流失綜合防治。2017年《上海市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獲批,規劃劃分了上海市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區和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區域,明確全市水土流失治理格局和近期實施方案,初步制定全市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和保障措施,指導全市水土保持工作的開展。對四大水源地一級保護區進行封禁管護。啟動9個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試點工作,編制完成《上海市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總體方案》,為下一步上海市生態清潔小流域全面建設奠定基礎。

3.加強水土保持監測評估,提升水土保持工作績效。開展水土流失動態監測、定位監測研究,為全面推進水土保持監測工作提供科技支撐和依據,上海市自然水土流失面積較2011年顯著降低。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工作全面鋪開,水土流失綜合監管強力推進,人為水土流失得到一定控制。對于生產建設項目(活動),加強水土保持宣傳教育,提高水土保持意識,減少因生產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借助媒體平臺,普及水土保持相關知識,宣傳典型示范工程,提高了民眾水土保持意識。水土保持協同機制探索開展,將水土保持考核指標納入河長制考核內容,監管和保障體系初步形成。

(四)精細化管理取得新成效

1.全面建立河湖長制。建立了市-區-街鎮-村居四級河長體系,成立市、區、街鎮三級河長制辦公室,落實各級河長、湖長責任,明確每條河道治理目標與重點任務。不斷加強民間河長和護河志愿者隊伍建設,強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治水管水氛圍。

2.持續完善法律法規機制建設。“十三五”期間,《上海市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上海市水土保持管理辦法》等相繼頒布實施和修訂,為水生態治理工作提供了法律法規保障。《上海市河道整治工程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關于規范中小河道整治底泥消納處置的指導意見》、《上海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維護管理辦法》等規范性文件的出臺,不斷規范項目建設、運維等全生命周期管理。

3.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全面實行市區管河道設施市場化養護作業,探索推進鎮村級河道設施養護作業市場化工作,河道設施養護市場化率到2020年底預期全覆蓋。圍繞“設施穩定、管理規范、水質達標”工作目標,充分考慮村莊自然條件、處理技術工藝和農戶接受程度,積極探索適合各區、鎮實際的長效管理模式和方法,市、區兩級不斷完善監督考核機制,基本建成“村參與、鎮實施、區監管”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管理機制和設施運行維護體系,并不斷推廣市場化、專業化養護模式。浦東區新區開發完成全市第一個農村生活污水信息化管理平臺,在智慧農污建設方面進行了探索性的嘗試。加強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切實提高了建設項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落實率。

“十三五”主要指標完成情況

image.png

在充分肯定“十三五”期間取得成績的同時,也看到本市水生態依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水生態環境質量仍需提高。土地、動遷等條件制約造成全市少量規劃通江達海骨干河道尚未開通,不少中小河道尚未按規劃藍線整治到位。雨污混接、初期雨水排放、農業面源污染等因素造成部分河道水質反復,“十三五”末,地表水優良比例為57%。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尚未實現全覆蓋,出水水質對標地方標準有一定差距,部分早期建設老舊設施亟需提標改造。長江口灘涂資源總量維持平衡、維護河口濕地資源、改善河口生物棲息地環境面臨巨大壓力。

二是水生態服務品質仍需提升。河湖治理整體性考慮不足,中小河道樣板段示范段分布廣而多,集中連片高品質示范建設案例較少。骨干河道濱水空間水岸貫通和開放不夠充分,生態堤防綠色濱江廊道建設與城市風貌結合不夠緊密。中小河道濱岸帶水土流失防治需要完善,岸線生態防護比例偏低、生物多樣性不足、外來物種(福壽螺)入侵、河道疏浚底泥處理處置出路不夠等問題需要解決。水生態系統健康活力不足,活水暢流調度和水資源調控不夠精細。

三是水生態管控水平仍需增強。河湖岸線保護與利用,水利基礎設施空間布局管控亟待加強。河湖管理養護精細化程度不高,制度化和智能化治水管水尚未完全實現。河湖生物多樣性監測缺位、水土保持監測覆蓋面小,動態性、實時性信息欠缺,現代化執法監管設備等配置不足。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運維管理專業化、標準化程度有待提高。水生態系統修復保護方面的科研攻關力度不足,標準體系建設、新技術儲備不足。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十九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在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指引下,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以超大城市水系統治理現代化需求為發展導向,以河湖長制為抓手,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更加注重全面系統治理,更加注重規建管統籌,更加注重生態保護修復。深入推進美麗河湖、幸福河湖建設,持續推動農村污水治理提質增效、基本建成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維持灘涂資源動態平衡,持續改善水環境質量,全面提升水生態環境系統治理現代化水平,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網絡格局,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生態優先、人水和諧。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生態環境質量高標準倒逼經濟社會發展轉型升級,降低建設開發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強化生態環境共保共治,營造更加積極的綠色人居環境,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安全生態、美麗宜居的幸福河湖。

2.堅持系統治理、綜合施策。統籌流域區域、陸域海域、城市鄉村、干支流、上下游、左右岸,更加注重系統治理、小流域統籌協同,綜合運用工程與管理措施,多措并舉,不斷提升水生態環境品質,還江河湖海以健康,不斷提升水生態環境自我保障能力,給人民生活環境以優美。

3.堅持機制引領、精準發力。統籌“規劃-建設-管理”多環節,按照精細化管理要求,以法規規章和規劃體系為支撐,以政策機制為牽引,全面提升綜合管理水平。完善多元化生態環保投入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推動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水生態環境治理新格局。

4.堅持多方參與、智慧管理。推動政府、社會、市民同心同向行動,使政府有形之手、市場無形之手、市民勤勞之手同向發力。加強科技在水生態修復中的支撐作用,完善水生態評估指標體系,提升治水管水能力。

(三)發展目標

總體目標:水,健康暢活;人,親水幸福。至2025年,基本實現水體水質提升,江河湖海美麗,水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提升的目標,基本形成水生態環境優美、水生態空間優質、水生態系統健康的“一網五區多廊”水生態現代化治理體系,為達成河湖健康、水城相依、人水和諧的幸福愿景提供堅實保障。其中:

“一網”為江河湖海組成的水生態網絡;

“五區”為五個水生態空間重點示范區,包括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虹橋商務區、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和五大新城;

“多廊”指由沿長江口、杭州灣、黃浦江、吳淞江、淀山湖、大治河、金匯港等重要河湖塑造的水岸相連的生態廊道。

上海市水生態“十四五”規劃主要指標

image.png

備注①:至2020年底,“十三五”期間新增河湖面積為2441公頃。

三、主要任務

(一)聚焦高效能防治,持續構建水生態基底

1.持續實施河湖綜合治理,著力完善河湖水系格局。以淀山湖、元蕩、金匯港等骨干河湖水系建設為重點,實施約300公里的骨干河湖綜合整治工程,完善226骨干河道為基礎框架的河網水系,暢通藍網主脈絡,貫通藍綠開放空間,打造“一區一廊”水生態廊道建設。監測分析鎮村級河道回淤情況,分年度對鎮村級河道開展疏浚,通過水土保持、疏浚,拆壩建橋、溝通水系等措施,不斷鞏固中小河道水環境治理成果。樹立綠色生態的設計理念,進一步提高生態護岸比例,確保河湖水系連通,過水斷面、生態調蓄和服務功能不降低,為河湖自身的生態修復創造條件。

2.深入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著力提升水生態質量。按照“因地制宜、應納盡納”的要求,著力擴大本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覆蓋面,實施約5萬戶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90%。針對設施運行年份較長、工藝存在局限性、設施老化嚴重的設施,開展調查排摸,綜合分析評估,編制實施方案,按照“納管優先”的原則,逐步推進12萬戶老舊低標設施的提標改造。不斷強化提升運維養護工作水平,確保已建設施“設施系統完好、運行情況穩定、出水水質基本達標”,出水水質達標率不低于90%。

3.加強灘涂濕地復育保護,著力改善水生物棲息地環境。持續開展灘涂生物種青和培育保護研究,優先考慮在南匯東灘、橫沙淺灘等區域實施灘涂生物種青,加速促淤保護培育優質灘涂,提高海塘防洪(潮)能力,維護長江口生態基底。持續監測并積極推進橫沙八期東北角保沙固灘研究,結合深水航道北導堤先行啟動橫沙淺灘保灘固沙等工程,為疏浚土綜合利用和后續生態基底培育提供基礎。適時推進南匯東灘二期項目,穩定長江口河勢和航道。

(二)聚焦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水生態治理品質

1.開展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著力打造幸福親水環境。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村人居環境優化工程,集中連片推進50個“河湖通暢、生態健康、清潔美麗、人水和諧”的高品質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覆蓋全市面積50%左右。通過實施控源截污、護坡護岸、清淤清障、人工濕地、水生態修復、建設緩沖過濾帶、綠化美化等生態適應的整治措施,集中連片開展約1000公里中小河道生態修復,重塑健康自然的河岸線,營造自然型深潭淺灘和泛洪漫灘,進一步改善河湖水質,為市民打造連續貫通、水清岸綠、生態宜人的濱水開放空間、“幸福河”樣板。

以“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為目標,建設淀山湖、徐匯濱江南段等一批高品質濱水公共空間,持續提升滴水湖等水利風景區品質,推進崇明世界級生態島、環淀山湖水鄉古鎮生態區、長江口濕地區建設,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服務功能,打造城市名片。

2.加強水土保持預防保護,著力建立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實施水源地等重點區域水土流失預防保護,持續推進農田防護林、河道防護林建設,進一步完善水土保持防護體系。持續推動水土流失專項治理,打造生態河湖岸線,提升復合生態效應。提升水土保持監測能力,結合現有水文站點重點推動崇明綜合觀測場、金澤泥沙觀測站等水土保持監測站網建設,對水土流失重點預防區、重點治理區、易發區及重點區域開展水土流失動態監測,發布水土保持監測年報,同時加強應急監測。建立全市水土保持信息化體系,完善水土保持信息化基礎平臺。加快對河道底泥處理處置技術和政策研究,嚴格規范河道疏浚底泥消納處置。

3.優化增強水資源調控能力,著力提升水生態系統健康活力。開展全市重要河湖健康評價,基本實現骨干河道健康評價全覆蓋,提出改善河湖健康舉措,保障河湖健康水平。在重點河湖生態流量(水位)研究的基礎上,開展重點河湖生態流量(水位)監控,提出保障舉措,進一步改善河湖生境。在充分挖掘現有水利工程參與水資源調度的能力基礎上,結合區域除澇改擴建新川沙泵閘、墅溝泵閘、淀浦河西閘等活水暢流重點工程,構建水資源高效調度工程體系,在精細化調度基礎上,開展智能調度試點實驗工作,進一步提升水資源調度智能化水平。

(三)聚焦高水平管控,持續增強水生態管理水平

1.深化機制建設,著力保障優質高效管控。持續深化完善河湖長制,提升河湖長履職能力,強化河湖長考核,全面推動河湖長制從“有名”向“有實”、“有效”轉變。建立健全河湖長履職“三張清單”和河湖長制督查督辦等工作機制,深化全市統一的河長制工作平臺應用,優化“上海河湖”隨行服務系統,推動市區兩級、部門協同聯動。以河長制工作平臺為主體,建設智能水生態管理系統,支撐河湖治理業務管理。推動實現“制度治水”“制度管水”,進一步完善和深化河湖法規制度,全面提升河湖執法水平,加強跨區域、跨系統執法聯動與協作,強化執法信息交流機制。完善水土保持法規制度保障體系,加強監管力量配置,提高監管水平,研究制定監管能力標準化建設方案,推動水土保持行業管理的精細化、規范化和標準化。進一步健全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制度體系,研究制定提標改造資金政策,出臺年度考核辦法,完善行業政策制度。制定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指南、運維養護技術規程及維修養護定額等,開展資源化利用研究,逐步形成規范化管理技術體系。

2.強化行業監管,著力提高精細管理水平。動態完善全市河湖基礎數據,加強河湖設施日常運維管理,研究制定運維養護規程和定額,試點推進河湖連片化養護。夯實農村生活污水行業管理基礎,加強設施日常運維管理,開展研究運維隊伍準入條件。建立行業管理動態指標評價管理體系,實現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率、村莊覆蓋率、出水水質達標率等指標的動態更新和管理,確保專業化養護水平。研究制定符合現有管理體系的建設運維資金政策,編制農污地方建設技術指南及運維技術規程。逐步建立市區兩級信息化監管平臺,實現基礎信息上圖,推進規模化以上設施在線監管。全面落實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責任,深化水土保持目標責任考核,開展水土保持區域評估試點,加強人為水土流失監督檢查和生產建設項目遙感監管,有效控制人為水土流失。持續開展灘涂地形的常規監測調查,補充灘涂生態資源、灘涂質量等的常規監測調查,充實基礎數據。

3.注重開放科研,著力提升科技支撐能力。加快對河湖水質穩定達標、河湖健康、生態修復、生態流量、流域區域調度等的研究,并適時推廣科研成果。持續加強水系統生態修復等重大領域的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積極推進扁擔沙保沙固灘研究,適時研究下扁擔沙建設水源地的可能性及初步方案,將扁擔沙治理與長江口水源地建設相結合。

4.倡導全民參與,著力推進社會護水行動。在生態規劃、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利用電話、網絡、聽證會的形式,傾聽群眾聲音,提高公眾參與度,以便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積極引導全面參與河湖管理監督,開通舉報電話、支持網絡監督平臺建設,積極接受社會監督。建設具有平原河網地區特色的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園。加大生態保護理念的宣傳,讓更多的人了解生態對人類的意義,并加入到保護生態的隊伍中來,真正做到生態建設人人參與、人人共享。

(四)聚焦高標準建設,打造示范水生態空間。

1.陸海統籌支撐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更高水平開放。以優化水生態空間、完善骨干河網水系為重點,加快水綠融合、功能復合和生態空間品質提升,通過建設生態海塘,實施泐馬河等骨干河道,讓堅固海塘更加生態親水,讓河湖水體更加靈動宜人,讓濱水空間更加綠色活力,建設生態海塘、美麗河湖。進一步提升滴水湖水利風景區品質,打造一個景色優美、設施齊全、親水綠色的全國聞名的風景區。

2.共保聯治支撐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綠色發展。落實太湖淀山湖湖長協作機制,推進界河工程整治及長效管理,與上游城市及本市相關部門開展水葫蘆聯防聯治,共保流域安全,共護水生態環境,共建以水為脈、林水共生、城水相依的自然生態格局。推進淀山湖、元蕩岸線貫通和河湖生態修復。串聯火澤蕩、南白蕩等湖蕩,并與太浦河、淀山湖等骨干河湖相連通,打造“藍色珠鏈”示范工程。推進青浦區環城水系治理,營造豐富、美麗的水生態空間。繼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土保持工作提質增效,建設金澤水庫水土保持監測點,提升水土保持監測能力。

3.提質升能支撐虹橋國際商務區建設更高水平國際開放樞紐。實施新誼河等骨干河道綜合整治工程,構建連通暢活的河網水系。推進區域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實施中小河道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因地制宜實施生態修復、水土流失綜合治理、面源污染防治、人居環境改善等水生態修復工程。結合西界河泵閘等水利片外圍泵閘建設,持續做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水環境保障工作,推進進博會區域精細化活水調度,進一步讓水暢活,支撐虹橋商務區建設更高水平國際開放樞紐。

4.生態優先支撐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按照崇明世界級生態島、長興世界先進的海洋裝備島、橫沙戰略預留島發展要求,結合北湖海塘達標工程,實施生態海塘示范段建設。推進崇明三島水生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四滧港等南北向骨干河道綜合整治。推進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構建“水清、岸綠、河暢、景美”的生態綠色水網。積極響應鄉村振興戰略以及美麗鄉村建設要求,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提標改造工作,進一步提升治理實效。著力建設崇明水土保持監測點,進一步提升崇明水土保持監測能力。深化橫沙淺灘保護與治理研究,先行啟動橫沙淺灘保灘固沙工程。

5.品質提升支撐五大新城高水平建設。按照優于中心城的建設標準和品質要求,結合骨干河湖水系治理開展濱水空間貫通,構建藍綠交織、層次豐富的生態網絡,實現新城建設與地方特色生態本底的有機滲透,打造“水清岸綠、魚翔淺底、城景交融”的藍綠空間模式。精品打造五大新城生態清潔小流域建設,加強河湖生態修復,提升河湖防汛、生態、景觀、文化等綜合作用,創造宜居濱水空間,構建美麗家園。

四、保障措施

(一)政策機制保障

持續深化河湖長制,充分發揮河湖長制的體制優勢。加強與發展改革、財政、規劃資源、農業農村、綠化市容、生態環境等部門的協調與聯動,共同制定河湖治理政策,落實河湖建設用地、工程投資和管護經費。

(二)人才隊伍保障

加大人才培養、任用力度,營造吸引人才、重用人才、培養人才的良好環境,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的用人標準,建立激勵競爭機制,抓好以領軍人才和創新人才為重點的人才隊伍建設。著重加強專業技術和項目管理人才的儲備與引進,充實水務基層力量。

(三)行業監管保障

強化行業監管,把好規劃龍頭,把好技術關口,把好質量標準,抓好安全生產,完善行業統計體系和管理辦法,加強信息化系統整合應用,力求監管有效、協調有力、指導有方、服務管理有章可循。鼓勵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等參與水生態治理。綜合運用經濟和法律手段,加強對各類市場主體的監督和管理,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

(四)法制制度保障

按照全面依法治國的總體要求,認真貫徹法治政府建設的各項規定,全力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組織實施普法活動,重點加強與公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涉河法律法規和規章宣傳,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公民依法維護權利、自覺履行義務的意識,營造學法、尊法、守法和依法辦事的良好環境。

(五)科技支撐保障

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強產、學、研結合,完善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開展技術交流與合作,加強科技咨詢、評估、技術監督和科技信息資源利用。開展水生態指標專項研究,進一步完善水生態評價指標體系;充分利用新型信息技術,實現水生態監測制度化、自動化及信息共享;進一步加強對水生態、水安全、水資源、水管理等的綜合研究。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