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并對第一批7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管網、污泥與垃圾處置等問題屢禁不止,再一次出現在行業視野中,本文針對部分通報案例,嘗試揭示其背后的行業現象,分析暗藏的產業風險與發展機遇。
相關閱讀
近日,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查實了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并對第一批7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管網、污泥與垃圾處置等問題屢禁不止,幾乎出現在每一次通報的案例中。在第二輪第四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通報第一批7個典型案例中,這些問題再一次上榜。本文針對部分通報案例,嘗試揭示其背后的行業現象,分析暗藏的產業風險與發展機遇。
污水處理設施長期曬太陽,污水管網建設滯后
2021年8月,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廣東督察發現,茂名市水污染治理工作推進不力,污水管網建設滯后,治污設施管理不善,污水直排問題突出,水環境質量下降。
“十三五”以來,茂名市加強污水管網建設,增加污水處理能力,在污水治理上取得一定進展。但距離改善環境質量目標任務尚有差距,管網不完善問題依然突出。電白區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對水東灣海域造成影響;茂南區小東江水質不斷下降,茂名市先后被廣東省生態環境廳約談、生態環境部通報。
茂名市全市污水集中收集率僅為34.5%,不足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污水管網缺口巨大,大量生活污水直排。茂名市及電白、茂南兩區對管網建設決心不夠、投入不足,2018—2020年市城區僅分別新建管網45.7公里、31.9公里和27.5公里。茂南區重點開發的西城片區管網建設一拖再拖,直到今年4月底才動工建設應配套的11.3公里污水管網,至今仍有6.8公里尚未建成。受污水管網建設滯后影響,城區生活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和運行負荷長期偏低。督察組現場檢查時,市區第一污水處理廠、河西污水處理廠進水化學需氧量濃度分別僅為94毫克/升、81毫克/升。雨污不分導致的雨天污水溢流問題十分突出,僅茂南區城區范圍內小東江干流沿線就有10個雨污合流溢流口存在雨天溢流現象。前期暗查發現,支流礦西河截污箱涵溢流口在雨天排出大量黑色污水,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濃度分別高達567毫克/升和16.3毫克/升,分別超地表水Ⅲ類標準27.4倍和15.3倍。
電白城區水質凈化廠故障頻發多發,經常“小毛病、大治療、長停擺”,2020年12月以來因曝氣系統故障,維修耗時長達5個多月,期間每天約1萬噸污水直排水東灣。日處理能力2.25萬噸的水東灣新城污水處理廠2019年4月就已建成,卻因排水去向更改問題達不成一致意見而停運27個月,直至督察進駐前才解決。督察組現場抽查了水東灣新城五和村兩座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其中一座因未通電長期“曬太陽”,督察組現場指出問題后,當地政府才連夜把電接通運行;另一座因管網不配套也不能正常投運,均淪為擺設。茂名市中心城區污水管網錯接、漏接、混接點位達到566處,尚有484處未整改完成。督察還發現,電白區森高河沿河污水管網存在多處污水漏排點,長期漏排污水,直到督察組現場指出問題后才連夜實施封堵。
此外,據新華社報道,近日,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第四督查組在山西省婁煩縣督查時發現,部分鄉鎮污水主管網鋪而不用、使用率不高,淪為村民眼里的“擺設”。記者隨督查組隨機抽查了10余戶村民家庭,入戶排污管竟沒有一戶連接。督查組從婁煩縣相關部門獲得的數據顯示,婁煩縣農村污水處理項目涉及13個村,其中有10個村的項目于2020年建設完成并投入使用,投資近2000萬元;經粗略估計,這10個村中,管道入戶率低于10%的有4個。
上述兩大督查案例暴露了我國長久以來污水處理的一大痛點——管網問題。行業內常說的一句話是“黑臭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關鍵是排口,核心是管網。”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建設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十三五”期間全國城鎮污水處理率已達到95%以上,但管網一直是我國污水處理中的短板,管網覆蓋不足、漏損、客水擠占管網、錯接混接、溢流等問題普遍存在,這也正是我國污水處理率高但污水收集處理率仍比較低,黑臭水體頻發的主要原因。雖然制定了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但管網問題并非短時間能解決,需要地方政府足夠的重視,加強管網建設和維護方面的投入,久久為功,探索適合本地的管網解決之策。
E20研究院指出,當前雨污管網修建不足及維護不到位的問題仍是全國大部分地區黑臭水體的主要成因之一。針對污染物收集處理率低,應優先實施投入不大但效果明顯的提質增效措施,如在對管網全面普查的基礎上,糾正管網的錯接、混接、漏接,把直排的污水接入處理廠;對超負荷污水處理設施予以改擴建,提高現有設施處理能力;采取低投入對策降低合流制溢流。另外一些提質增效對策投入大、工期長,需要從長計議,系統規劃、逐步實施,是久久為功的事情,如建設綠色基礎設施(海綿),控制溢流污染;建設溢流控制設施,提高截留倍數;控制管道的入流/入滲。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