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以NB-ITO為代表的先進傳輸技術應用,給供水行業帶來了海量的數據,但在這些海量數據中有多少能真正發揮作用,需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匯中儀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匯中儀表)副總裁馮大鵬在在“2021(第六屆)供水高峰論壇”上指出。
“智慧水務發展離不開可靠的數據支持,計量是其中的基礎,”論壇上,馮大鵬分享了對于智慧水務建設計量方面一些難點的思考,以及匯中儀表超聲測流技術在供水產業數字化發展中的探索與實踐。
馮大鵬
供水產業數字化體系建設中的計量難點
馮大鵬表示,在供水數字化產業發展中離不開可靠的數據支持,而計量是其中的基礎。在計量過程中,目前行業還面臨著許多難點,這也是供水企業普遍面臨的最為基礎的痛點問題。
1、 產業需求方面
從產品需求角度,我國供水產業發展極不平衡,在數字化發展過程中需求差異巨大,同時需求側與供給側呈現分散態勢。如供水企業中,有上海城投這樣的“巨無霸”企業,同時也有鄉鎮一級供水企業,導致供水行業需求端存在分散化、個性化的差異。
2、 計量數據方面
從計量的技術和數據角度,馮大鵬表示,近年來,由于以NBITO為代表的先進傳輸技術的應用,給整個供水行業帶來了海量的數據,數據量已經從過去兩個月甚至三個月抄一次表到如今實現每10秒提供一個數據。
“但在這些海量的數據中有多少能夠真正發揮作用,還需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馮大鵬指出,目前數據質量與智慧水務需求存在差距。同時,雖然目前智能水表已經廣泛的應用在行業中,但在計量器具管理上,行業還沒有實質的變化。
智能超聲水表在供水產業中的獨特作用
“針對這些難點,智能超聲水表的優勢在行業中可以發揮巨大的作用”,馮大鵬指出,無論是比較基礎的計量系統到計量數據的結果導向,還是從傳輸方式到未來的技術融合上看,超聲技術都可以得到比較廣泛的應用。
智能超聲水表在供水產業中的獨特作用
馮大鵬表示,匯中儀表已經在供水行業有三十余年的經驗,目前匯中儀表的超聲技術可以應用到供水行業全部的計量流程和環節中。智能超聲水表優勢之一是能夠集成多種傳感器,從而融合其他先進技術,實現傳統水表無法實現的多重功能。
經典案例:從超聲水表案例看供水數字產業化趨勢
馮大鵬分享了匯中儀表三個具有代表性的經典案例:
1、NBIOT與超聲測量技術真正相融合:A國M水務集團
馮大鵬介紹,澳大利亞墨爾本水司項目是匯中儀表與華為合作的首個項目,在全球范圍內,該項目使NBIOT與超聲測量技術真正相融合,并實現了商用。
經過長時間的數據對比證實,該項目幫助墨爾本水司在計量的使計量、準確性以及數據可靠性方面均實現了很大提升,同時該項目采用超聲測量技術和NBIOT的傳輸技術結合,數據的時效性得到空前的增強。通過項目整個生命周期的研究,應用超聲水表及NBIOT技術使管理成本得到大幅降低。
同時由于該項目中的數據傳輸具有很好的時效性,使得水司與用戶之間的糾紛明顯變少,從而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水司的綜合服務水平。
2、成功的社區案例:H省T水務集團
該項目位于河北省,是老舊小區改造案例。馮大鵬指出,老舊小區改造面臨的不止是計量問題,還有管網問題。在該項目中,匯中儀表與當地水司配合,將小區總表、小區DMA計量、入戶水表及管網全部進行了更換,使數據的一致性大大增強。
同時應用了社區供水數字化管理系統,對供水管網漏損實現自動巡檢,在巡檢過程中發現并解決了不少消防栓物業偷水等問題,使營收質量得到很好地提升。值得一提的是,該項目使水司的總分差最小可達0.03,超出了客戶的預期。
3、獨居老人關懷的中國方案和實踐:G省S水務集團
在該項目中,匯中儀表為廣東500戶左右獨居老人安裝了超聲波水表,實現了獨居老人關懷的中國方案和實踐。該項目以計量超聲測流技術為基礎,實現了長時間用水報警和長時間不用水報警。并將AI與邊緣計算技術與超聲測流相融合,把報警的計算處理放到表端,這樣的好處是產品可以對接更多的系統和平臺,應用到更廣泛的場景。
相關閱讀:
馮大鵬指出,該項目為政府付費項目,從社會治理角度來說,政府有意愿進行數字化治理的投資,“這是是供水數字產業化的初步探索,未來供水行業智慧化改革中,供水企業資金來源的重要機會。”
匯中儀表股份有限公司于1994年成立,至今已有27年。27年中,匯中儀表股份有限公司專注于研發超聲測流產品。經過多年努力,匯中儀表創造了多個行業第一:行業第一臺超聲水表、第一臺超聲熱量表、第一臺分區專用超聲流量計。匯中儀表是國家行業標準的制定者,同時也是行業發展的引領者,擁有目前國內最大的超聲測流產品和系統研發生產基地。2014年,匯中儀表在深交所上市。
馮大鵬表示,作為國內超聲測量領域第一家A股上市公司,匯中儀表不僅在供水全流程全場景中有深入研究,同時在熱供領域也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未來希望與更多行業同仁攜手,在產業數字化方面進行更多探索。
點擊查看:2021(第六屆)供水高峰論壇專題報道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