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1日-23日,“2021(第六屆)供水高峰論壇”選擇在上海舉辦。今年,供水高峰論壇的主題確定為“高質量引領未來 ”,其中的“高質量”、“引領”等關鍵詞,正是與上海“追求卓越、開明睿智”等城市精神高度契合,飽含深意。
是紅色發源地,也是先試先行的排頭兵
從古至今,上海的發展與開放有著密切的聯系。大約從宋代開始,隨著政府開始眼光向外,重視海洋,海上絲綢之路商貿的日益興盛,上海憑借濱江臨海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受到重視,一躍成為“東南名城”。至清朝初期,上海設立“上海海關”,更是“商賈云集”、“城內外無隙地”,成為了國內一流的大商埠。
至今,上海市區尚存的風物廟宇,都是古代上海市鎮富庶的見證。相傳始建于三國年間的靜安寺;三國時吳主孫皓所建的城隍廟;吳大帝赤烏五年建造的龍華寺,如今還矗立在上海寸土寸金的鬧市區,與鱗次櫛比的繁華樓宇交織,成為了獨特的城市名片。
靜安寺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地理優勢的沿襲,讓上海自上世紀初期已經發展成為集商業、金融、工業、房產業等為一體的多功能經濟中心。與經濟的發展相同步,上海與國際國內通訊聯系發展很快,成為西學輸入中國的最大窗口,文化機構以及文化出版物的勃興,為各種新文化、新思潮交相輝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20年8月,由陳望道翻譯,陳獨秀、李漢俊校勘的《共產黨宣言》全譯本,由上海社會主義研究社出版,為中國出版的第一個中文全譯本。1921年7月,上海望志路106號,共產主義小組代表們從四面八方走到這個紅色起點,宣告了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中國革命的面目也就此煥然一新了。
百年黨史激蕩,孕育了上海豐厚的紅色文化,同時淬煉了上海開放、創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在此后的發展中,上海更是承載了中國騰飛的非凡使命,成為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
建國初期,新中國加快建設工業化的需要,上海站到了趕超世界的新前沿,迅速確立了全國工業重鎮的地位,在體制機制相對封閉的情況下,上海創造的“永久牌自行車、鳳凰牌縫紉機、上海牌手表”等一批耳熟能詳的輕工業產品風靡全國,成為了時髦與品質的象征,也彰顯了那段特殊歷史時期的上海精神、上海智慧。
改革開放以后,上海又率先明確了“開放”與“引領”的發展理念。以浦東開發開放為標志,面向世界的城市特征逐步體現。可以說,在全國經濟“百花齊放”的今天,對于上海的發展,已經不能僅用“快”與“慢”來評價,更為搶眼的,是上海始終先行先試的勇氣與引領作用:從浦東開發開放,到建設全國首個自貿試驗區、舉辦首屆進口博覽會,吸引全國首家外商獨資新能源汽車項目,首家外商獨資醫院和金融類投資性公司落地……一系列的敢為爭先的排頭兵效應,給中國經濟發展注入了許多新的思維與增長動力。
2020年,在世界經濟低迷、保護主義盛行、全球城市普遍遭遇沖擊的大環境下,在全球城市三大權威排名《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國際航運中心排名》、《世界城市名冊2020》榜單中,上海全部入圍,并均排名前五,體現了強勁的全球競爭力與影響力。
以水生態文明促城市升級
如今,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6.4萬元,居全國第一。然而上海對于GDP的態度總是辯證的:不唯GDP,不是不要GDP,要的是更高質量發展的GDP。多年來,上海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積極探索。
1987以來,為解決蘇州河、黃浦江的污染,上海啟動了“蘇州河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1993年12月,上海城投(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城投集團)積極與亞行合作,使蘇州河合流污水治理一期工程得以首次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啟動,項目總投資16億人民幣。該工程截流了蘇州河流域140萬立方米每日的污水,為上海市政府治理蘇州河、治理水環境打響了第一槍。
1998年,上海城投集團組建了蘇州河綜合整治建設有限公司,在上海市蘇州河環境綜合整治領導小組的指導下,全面開展了蘇州河的環境綜合整治各項工程的建設,工程分為三期,總投資達140億。
此后,上海繼續治理蘇州河的七大支流,2006年開啟的“萬河整治”,對城市整個水網進行調控。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堅持,上海地區的水系水質整體轉好,基本消除了黑臭。2006年,國家環保總局授予上海蘇州河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以及全國10個建設項目首批“國家環境友好工程”榮譽獎,這也是我國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的最高獎項。
從空中俯瞰蘇州河(下)與黃浦江的交匯處(無人機照片,2020年12月2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方喆 攝
2018年11月,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要求上海為龍頭和發揮帶動作用的長三角地區迎來了新的發展。
2021年5月,長三角區域生態環保協作小組成立,由上海市委書記李強擔任組長。6月1日,生態環境部與上海市政府簽署共同推進人民城市生態環境治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上,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指出,“上海的治理經驗,是全國其他城市和世界超大城市建設治理的上海樣本、中國經驗、中國方案。”
高品質飲用水,實現高品質生活
就在不久前的6月1日,一根深埋地下超過100年的水管,在上海“重見天日”。據上海媒體報道,它是迄今發現的全國最老的水管之一,距今已有116年歷史,是楊樹浦水廠最早通水的管道。
楊樹浦水廠不僅是上海,也是中國第一座現代化水廠,1883年,楊樹浦水廠正式建成通水,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見證著上海供水事業的悠悠發展歷史。
見證上海百年供水史的楊樹浦水廠
圖片來源:上海城投
楊浦樹水廠建造時,水廠的出水管主要向英、法兩租界供水,能享受到這些自來水的,都是外國領館、教堂、和俱樂部的外國人。直到上海解放前,上海市棚戶簡屋100多萬人口飲用的還是附近河浜土井里的水。20世紀后,法商自來水廠、華商閘北水廠和內地自來水廠相繼建成通水,而這些水廠主要采用就近取水的方式,全部取自黃浦江的下游。
20世紀80年代,上海開始實施黃浦江上游引水工程,取水方式也由分散逐漸改為集中,上海的部分地區開始用上了黃浦江的上游水,用水質量有所提升。
1992年,陳行水庫建成投運。2012年,青草沙水源地全部投入使用,標志著上海的主要水源由黃浦江變成長江,承擔上海市70%用水需求的長江好水,源源不斷流向上海這片發展的熱土。青草沙水源地建成后,上海又相繼在崇明島和黃浦江上游建設了東風西沙水庫和金澤水庫,至此,上海真正形成了“兩江并舉、多源互補”的供水格局,大幅提高了全市供水水質和安全保障能力。
在上海目前擁有的的四大水庫中,上海城投水務管理并運行上海中心城區三大原水系統——青草沙原水系統、長江原水系統和黃浦江原水系統。為提高原水水質,城投水務通過“實驗室監測、在線監測、移動監測”的“三監聯動”水質日常監測機制,對三大水源地原水水質實施全年365天的全過程監控,為水廠及時調整制水工藝參數提供依據,有效的保障了上海人民的用水安全。
多年來,上海的供水事業跟隨城市及人民生活品質的高質量發展不斷升級。2018年,上海市首個地方性水質標準發布并實施,該標準相比國家標準更為嚴格,并直指“可直飲”目標,向國際一流標準看齊。上海供水有如此高標準的底氣,也得益于上海城投水務多年來的經營與努力。
2014年,上海城投集團進行國有資產深化改革,城投水務正式揭牌,注冊資金達317.5億元,上海城投水務的供排水事業也正式邁入了“集團化、市場化、專業化”運作的新階段。
成立后的上海城投水務,打破原來分區域管理的模式,按照原水、制水、售水、排水、污水五個專業對水務產業鏈進行縱向重組與整合。時任上海水務局局長顧金山在當天的揭牌儀式上稱:“這為上海市水務行業發展揭開了新篇章。”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到高質量發展轉變,上海也更加注重讓老百姓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7年,上海市發布《上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17-2035年)》,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提高居民入戶水質,至2035年,全市供水水質達到國際先進標準,滿足直飲需求”的目標。上海城投水務積極響應,2018年,啟動了一批水廠深度處理改造項目,對上海的供水品質進一步進行提升。
上海城投水務利用多年來的技術儲備,并結合上海水質特點,在原有常規處理工藝的基礎上,增加臭氧、活性炭等工藝環節,使居民用水品質更好、口感更佳。同時,上海城投水務還采用先進的在線水質儀器、儀表等現代化生產檢測手段,從進廠原水到出廠自來水,對水質進行全過程檢驗和控制,確保出廠水各項指標均達到上海市飲用水新地標。
目前,上海市月浦、金海、徐涇、泰和、羅涇、長興等6座自來水廠深度處理項目已陸續并網通水,新增深度處理規模達260萬立方米/日。上海城投水務計劃在2025年基本完成其余水廠深度處理改造工程,同時規劃新建水廠同步建設深度處理設施。一道道深度處理工藝精心“呵護”的飲用水將通過城市供水管網輸送到千家萬戶,使市民打開水龍頭就能享受到高品質生活所帶來的安全與舒心。
近年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也開始為上海傳統水務運營帶來變化。上海城投水務探索采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供水服務水平,如引入非開挖更新修復等手段實施老舊管網改造;智慧泵房保障居民二次供水;通過GPS定位、帕瑪勞管網監測、智慧供水系統智能分析等手段,對上海全市管網進行動態監管等,使管網漏損率逐年下降。在提升自身精細化管理的同時,上海市的供水保障度得到不斷提升。
在上海這座24小時運轉、365天無休的現代化大都市里,上海城投水務還著力打造了“一門式、全過程、兜底式”服務,持續為優化營商環境做出努力。并推行“客戶全方位服務”理念, 提升客戶滿意度。2019年,世界銀行公布了《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其中,上海在“辦理施工許可”指標中獲得77分,比去年上升9.29分。供水接入服務的天數縮減為上海貢獻了3.1分,占上升比重的三分之一。上海城投水務在優化營商環境、對標國際先進上交出了一份優異的答卷,也推動了上海自來水事業大步向前。
“2021(第六屆)供水高峰論壇” 將于2021年7月21日-23日在上海舉辦。屆時,上海城投水務作為論壇的聯合主辦方,將在論壇上交流分享高品質優飲水,智慧水務,供水服務、營商環境建設等諸多優勢方面的實踐與思考。同時還有百余家供水企業齊聚,共同探討高品質價值服務時代,如何落地高質量發展等話題,期待您的加入,共商未來。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