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應從基礎服務向高質量服務轉變。現在供水技術的展示不只是停留在基本供水能力之上,而是追求更高水準,無論是儀表還是裝備、材料,這是一種高質量發展的表現。”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長,北大環境學院E20聯合產業研究院院長傅濤在“2021(第六屆)供水高峰論壇上提到。
供水行業也從全面小康走向全面現代化。7月21日,青島海威茨儀表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威茨”)總經理姚永勝在“2021(第六屆)供水高峰論壇上做了題為“全面感知推動供水精準量化——基于用水行為計量”的報告。
姚永勝
供水智慧化平臺
供水智慧化平臺
海威茨從計量起家,最早從北方開始做供熱,然后業務逐漸拓展到水、燃氣板塊。這些年來,隨著智慧化平臺的發展,海威茨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數字孿生”技術開始搭建智慧水務平臺,將信息化、數字化轉化為生產力。
全面感知技術實施
您關注過水表計量范圍外(<Q1,>Q3)的誤差嗎?“生產企業、水司、技術監督局各個主體都有一個共識,就是基于參數判斷來計量誤差。”姚永勝提到,通常企業都按照Q1(最小流量)、Q2(分界流量)、Q3(常用流量)區間去檢查水表計量,這從業務邏輯來講,好像走通了,但實際中麻煩卻非常大。因為有時候用戶恰恰不按這個邏輯來,不會非在Q1和Q3之間用水。
姚永勝之前去過現場看過實際的案例,他在論壇上談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第一,小于Q1的情況。在居民用戶小區用水中,用戶水龍頭滴水、老舊管網、馬桶漏水,這雖然看起來很正常,但不容易發現,損失也很大。某文獻上顯示,小區大概有14%左右的用水行為是(3-18)L/h,這是計量誤差負偏的重災區。正常用水的話,72.5%左右的用水行為是(300-1350)L/h,現有水表均能精準計量。所以從全面計量感知來講,應思考小流量的問題,因為用戶一定會有這種行為。
第二,大于Q3的情況。超流量對于居民生活用水來說不太可能發生,因為從管網壓力的設置和整個系統的設置來看,流量不可能跑過Q3,除非爆管。但一些個別工業生產用水、消防用水流量會非常大,而且往往會超過Q3。那么大口徑表如何同時滿足:生產、生活、消防用水要求?
超流量(>Q3)計量,從現有的技術來講,有幾種容易出現計量不準的水表。一種是機械水表,計量精度依賴于齒輪的累加會得到一個數字,精度靠齒輪的配比決定。這種計量方式有一個比較大的弊端,葉輪轉速接近極限不隨水流速增加而增加,會出現計量大幅負偏!另外一種是縮徑大口徑水表,水表內部產生大量氣泡。計量大幅負偏!
計量技術在不斷發展。機械計量,“固定模數比”實現不了智能補償。機械計量具有以下特點:機械補償容易“顧此失彼”;流量比R到達極限,常規R100,精準計量范圍(Q1< Q <Q3)小;非計量范圍(<Q1,>Q3)計量誤差大幅負偏且不可調;需要消耗水流動力進行齒輪計量,靈敏度大幅下降。
電子計量,可以進行“分段電子補償”,實現智能計量。它具體有以下特點:同時采集流速和累計水量,全量程分段修正,高量程比≥R200;電子采集信號,不消耗流水動力,靈敏度高;精準計量范圍(Q1< Q <Q3)大;非計量范圍(<Q1 ,>Q3)進行電子補償,智能計量。
姚永勝介紹,電子計量主流技術目前常見的有三大類:
第一,直接葉輪計量技術 (戶用測量)。代表性產品有Hamic。
第二,超聲波計量技術(管網測量)。代表性產品有MAX。
第三,電磁計量技術(管網測量)。代表性產品有AquaMaster。
這三大技術各自的特點是什么?
第一,直接葉輪電子化計量技術,能夠準確地抓到采樣頻率,目前這三類檢測技術只有直接葉輪電子化計量技術能夠連續采樣,只要有水流它就會轉,不會丟失中間的水量數據。而超聲和電磁計量技術在頻繁開關的場合,可能會丟失一些數據。
第二,聲程最大化超聲波計量技術。超聲波計量技術的計量原理靠時間差,與聲波傳輸的能量大小沒有關系,只要能夠感知到就行。
第三,電磁計量技術(管網測量)靠的是電子線圈產生的電磁場,一般來講會要求定期校準,因為它存在電路老化、信號變弱的情況。超聲計量技術只要能夠保證管內壁不結垢,它的精度可以一直維持下去。所以真正在供水行業,超聲波比電磁計量使用更簡單一些,精度其實差異不大。這是關于三種電子計量技能的優缺點。
姚永勝提到,做精準計量,水司最關心的不是計量收益,而是機電同步。機械誤差會導致長期運行下來,自輪和電子采集的數據對不上,這比較頭疼。基于這一點,海威茨推出了Hamic 直接葉輪無磁水表。
姚永勝對比了直接葉輪無磁水表和機械無磁水表,直接葉輪無磁水表是電子計量、高靈敏度、高流量比。Sheltrans機械計量無磁水表是機械計量,靈敏度低,流量比低。因此,當計量和遠程統一起來,相對來講后期的管理就比較簡單。
針對超量程的設計,海威茨推出了MAX超聲波計量技術,這個設計有兩個技術路線,目的是達到大量程:第一,提高水流的速度,通過縮進,達到大量程。第二,拉開換能器間距。換能器間距足夠長,不縮徑就可以大量程!
DMA漏控的關鍵點
在DMA漏控上,到底該選擇哪種計量方式?姚永勝介紹,不同的計量方式各自有優缺點。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