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務行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從思維進行轉變,上海城投水務的數字化建設將傳統的供水企業與互聯網的思維相結合,并從需求側出發,從‘龍頭’到‘源頭’對全產業鏈智慧供水賦能”,上海城投水務(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城投水務)智能及工控管理戴毓文在“2021(第六屆)供水高峰論壇”上表示。
論壇上,戴毓文分享了水務行業數字化轉型要點的思考,以及上海城投水務數字化建設的實踐與“十四五”布局。
戴毓文
戴毓文首先介紹了上海城投水務。上海城投水務成立于2014年,隸屬于上海城投集團,是專業從事城市水務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的大型國有企業集團,集團旗下共有8家核心企業,職工人數近9000人。
主要經營范圍包括原水供應,自來水制水、輸配和銷售服務,雨水防汛和干線輸送、污水處理、污泥處理,供排水投資、水務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水環境研發等。
數字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眾所周知的是,如今數字化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戴毓文表示,無論是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七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還是我國的“十四五”規劃綱要,都明確提出數字化發展的要求。在2021年召開的全國兩會以及《中國制造2025》座談會里面,習近平總書記和李克強總理都強調我國要加快數字化發展。
近年來,上海發布了非常多的數字化政策要求,無論是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還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發布的《上海市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意見》,都提出強化數據驅動、加快構筑數據新要素體系等。
戴毓文指出,數字化以數據的分析利用為驅動,利用數字技術,為傳統產業賦能,驅動組織商業模式創新,驅動商業生態系統重構,驅動企業服務變革,是信息化建設的高階階段。
數字化分為數據化和信息化兩大方面:信息化的核心是業務數字化,以業務流程為核心,以業務流程管理為驅動,為業務的發展提供更多安心的支持和服務;數字化的核心是數字業務化,以數字模型為核心,以數據的分析利用為驅動,為業務轉型提供強大的分析和決策工具,起到引領的作用。
上海城投水務“十四五”數字化布局
自上世紀90年代,上海水務就開始持續進行自動化、信息化的建設,城投水務集團在“十四五”規劃中的數字化布局主要包含以下六大部分:
一、混合云&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基礎設施建設。
二、業務能力+數據雙中心。城投水務集團幾年前就開始建設數據中心,目前已經進入數據智能平臺建設,今年開始構建業務能力+數據雙中心的管理模式。
三、水務生產的數字孿生,即數字孿生水廠。
四、核心運營的管理系統。
五、智慧水務的“新服務”。這個部分更多結合了客戶服務,包括對接一網統管、一網通辦等,完善與政府和客戶的全渠道服務體系。
六、安全保障體系。安全保障工作是數字化和信息化建設的基本保障。
戴毓文介紹,自“十三五”期間,上海城投水務持續深入推進“四全一支撐”的核心業務管控模式落地,形成全產業鏈精細化運營模式,打造水務生產管控一體化系統,實現數據信息可視化、生產管理精細化。并以核心資源作為支撐,實現“項目全過程”、“設備全生命”、“生產運行的全鏈條”和“客戶全方位”。
數字化探索與實踐,以黃浦示范區項目為例
戴毓文介紹,在創建黃浦示范區項目時,上海城投水務首次打破業務和數據的壁壘,并按照產業鏈的管理方式,從原水到制水再到供水進行打通。
初步分析黃浦示范區的需求后可以得出,高品質水服務、智能化人服務等是水務數字化轉型的重要突破口。隨后,上海城投水務深入分析了黃浦示范區中包含的三大要素,即“水”、“廠”、“人”。
在“水”方面,整個管網存在巡檢效率較低、水質問題無法自動預警、管道漏損難定位、設備維護成本高等問題;在“廠”方面,存在工藝調整依賴人工、報表依賴手工、設備運行耗能高、加藥配比難平衡等問題;在“人”方面,存在用戶資料零散、搶修及時性差、欠費催繳困難、客訴處理過程長、服務被動等問題。
戴毓文介紹,黃浦示范區的數字化建設,整體目標為貫穿全產業鏈,通過數智化提升管理,實現從需求側出發,從“龍頭”到“源頭”的全產業鏈智慧供水賦能。
上海城投水務將傳統的供水企業與互聯網的思維相結合,采用能力中心微服務建設方式構架系統。微服務架構最大優勢在于打破孤島設置,將“N種業務、N個平臺、N個數據中心”集成“N種業務、1個平臺、1個數據中心”,達到持續發展、數據共享。
采用能力中心微服務建設方式構架系統
戴毓文指出,以 “水廠運行智慧化、供水調度智能化、水質保障終端化、管網運行預警化、供水服務精準化”為目標,上海城投水務進行了相關的分析以及具體模塊的打造,進一步深化水務數字化、智能化、協同化改造,提升人民城市生活品質。
上海城投水務數字化建設的“十四五”展望
在“十四五”期間,上海城投水務的數字化建設將持續推進,這將給上海的水務事業帶來全新的面貌,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第一、“水務新基建”作為底層基礎支撐五大數字化舉措的順利實施。五大數字化舉措即“全感知”、“在線化”、“智能化”、“數據化”和“全渠道”。
第二、做到全感知:采集、傳輸、遠程控制和智能處理一體化。通過物聯網技術和5G快速的通訊傳輸技術,在安全的情況下,達到更加快速可靠的使用。
第三、狀態全面可“視”:基于數字映射的全產業鏈流程透明化。希望通過數字映射,實現全產業鏈透明化,實現三維數字化全景展示、三維可視化視頻監控、三維可視化設備管理、三維可視化巡檢管理、三維可視化培訓演練、三維可視化應急管理。
第四、百萬級用戶流量及寒潮期間的高峰訪問對基礎設施彈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上海經歷了2016、2020兩次霸王級寒潮考驗,在寒潮期間,居民的潛在集中線上訪問導致并發需求急速上升。水務數字化建設一直朝著智水惠民的方向努力。
在發言最后,戴毓文表示,作為大規模城市水務的服務者,上海城投水務通過數字化建設,實現客戶的信任度提升,做到數字觸點全渠道、水費賬單一覽化、水質信息透明化、報修響應及時化、咨詢服務全天候、客戶關懷主動化,最終實現以客戶為中心的透明化和高品質服務。
點擊查看:2021(第六屆)供水高峰論壇專題報道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