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水循環
指南村處理后的農村污水一部分水用于林下經濟中藥園滴灌。另外一部分經過強化處理,用于公廁沖廁和綠化噴灌。
02
碳循環
碳循環有很多方面,一是有機質資源化。農村有機廢棄物治理是人居環境建設的重點,但也是目前的短板。目前,大部分地區處理的方式就是采用外運統一處理,成本很高。指南村將剩余污泥、餐廚垃圾、有機廢棄物就地實現資源化,不用外運處理,減少碳排放。
二是碳匯林。在很多地區,美麗鄉村轉化美麗經濟路徑過于單一,鄉村振興過于依賴鄉村旅游,造成同質化競爭過剩。鄉村振興并非僅僅是鄉村旅游,要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體制機制,開發鄉村碳匯產品,借此創新發展美麗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碳匯林就是重要的一項。但是,碳匯林是需要經營的,指南村與浙江農林大學開展合作,將村里1000多畝的竹林建設成為碳匯林,全面發展碳匯經濟,增加村民收入。預計每年可固碳500噸左右。
三是林下經濟。指南村還將農村污水治理與林下經濟相互結合,種植中草藥。在指南村的入口處,有一個占地1500平方的中藥種植示范基地百草園,里面有150多種中草藥,這個主要以示范和科普為主。一方面起到了固碳的作用,另外一方面,為指南村的鄉村旅游增加了一道獨有的風景。
指南村項目碳排放量為181.7噸/年,碳匯量730噸/年,碳盈余548.3噸/年。
03
產業循環
原發改委環資司司長在指南村考察時指出:我國鄉村產業發展主要經歷了3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賣勞力,第二階段是賣農產品,第三階段是賣環境,這些都是不可持續的。指南村的做法是把沉默于鄉村的生態資產價值激活出來,變成鄉村振興動力和保障。通過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實現生態資源價值化。
04
項目成效
相關項目、技術、模式多次獲得省市各級政府的獎項。
2019年8月,杭州市住建委農污現場會參觀指南村示范站點。2019年9月,“第九屆中國農村和小城鎮水環境治理論壇暨第三屆村鎮環境科技產業聯盟論壇” ,200余位專家到現場參觀考察。原發改委環資司司長也蒞臨指南村考察。
在鄉村振興和碳中和背景下,農村污水治理進入了新紀元。前面的經驗告訴我們,單純的以治農污角度出發,會遇上很多的問題。但是把它放到整個農村大環境來看,以農村的方式來治理農村污水,往往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浙江農林大學農村環境研究所和雙良商達通過產學研,在臨安指南村通過機制、技術創新,將農村污水治理與鄉村振興各產業以及碳中和相融合,建立“生態、生產、生活”三生共融的生態微循環模式,探索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閉環。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