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業戰略論壇如今已經走過十九年,感慨頗多。這十九年,有幸見證了中國水業的市場化改革,見證了水業市場的風風雨雨,也有幸推動了很多企業的成長。”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長傅濤在2021年(第十九屆)水業戰略論壇上感慨。
如今水業市場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每當一個五年規劃結束,迎來一個新的五年規劃的時候,大家都在思考前進的方向,但有時候也會看不清方向。論壇上,傅濤作了題為“高質量背景下的雙百跨越”的發言,為行業指點迷津。
傅濤
2020年產業洗牌洗得很猛,新貴上市速度驚人。五年以前,行業洗牌是大企業吞并小企業,現在的洗牌是龍頭企業的洗牌。過去兩年大約有20家行業仰慕的龍頭企業實控人發生變更。以前“洗小牌”的時候,看上去是一種旁觀者的角度,但是“洗大牌”的時候,行業多多少少會有些震動。以前對標的很多企業突然發現沒了,或者不是原來的樣子了,很多企業感到一種迷茫。如果前面的“大牌”是前浪的話,后面的企業就是后浪。但也看到一種希望,去年大約有15家環保公司重新IPO,后浪未必比前浪差。
未來五年產業之路
未來五年的環境產業之路面臨怎樣的機遇和挑戰呢?
第一,平臺公司興起與傳統市場的擠壓。近些年,大量的平臺公司蜂擁而起,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產業力量,增加了產業資本,也擠壓了原來本不廣闊的市場空間。
第二,公平與效率的矛盾與取舍,影響項目收益。如果過去30年的改革是以效率為中心的,那么現在越來越多地在強調公平。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預期的價格調整,對公平的制約,在制約著調價的思路。
第三,資產國有化加速,資產與運營的分離。2020年,國有資產分化,國企改革,大量央企進入環保行業。行業的增長模式發生了變化,發展速度下降,走向高質量發展之路。
第四,經濟增長模式的挑戰,政府支付能力的收縮。雖然地方政府比原來任何時候都有錢,但是在靈活支配收入上比任何時候都少,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務的采購上變得拮據,因為項目越來越多。
第五,賬期延長,鍋多與蓋少的矛盾加劇。以前污水處理做得游刃有余,現在處理的污水中還夾雜著大量的雨水,處理難度增大。而且現在政府財政的“蓋子”不夠了,原來五個蓋子蓋十個鍋沒問題,現在手慢了,十個鍋蓋不住了,只能蓋五個鍋,這就注定五個鍋沒有蓋子。
如何理解變局?
行業進入了一個新時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時代是挑戰,也是機遇。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年,是個非線性的折點。“十四五”規劃不能把“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的數據簡單做一個延長線,因為很多規律發生了變化。需要重新分析未來,重新看待未來,這也是論壇的初心。
如何理解這個變局?從三個方面談談我的看法。
宏觀上,中美關系發生變化,回不到從前了。價值觀發生轉變,過去只有一個價值觀,即美國主導的西方價值觀體系。最近的中美戰略對話,意味著世界將有兩個價值主張。社會、經濟、文化 、政治、生態等方方面面都會產生碰撞,“新冠疫情防控”只是價值觀交鋒的第一幕。
中觀上,首先,現在強調的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現在的社會是以理性為基礎的感性社會。美好生活很大一部分是感性成分。老百姓的鼻子是判斷垃圾焚燒廠排放二噁英的唯一標準,而不是監測儀器;其次,行業對標的方向也在發生變化,現在環境產業對標的是人民需求,而不是對標國際;第三,國家發展的路徑不一樣了,從基礎到高質量,從小康到現代化;第四,新國際化,從全面融入國際到內外雙循環;第五,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的經濟體系。2月22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綠色不僅僅是環保,不僅僅是末端,還要改變城市結構,改變一、二、三產業所有的綠色要素。
微觀上,產業重心從末端轉移到全過程。首先,支付路徑上,環境產業原來是躺在環境責任主體上面的一個服務業,具體講,有兩個責任主體,一個是地方政府,一個是工業企業。現在政府支付獨木難支,而且僅僅靠責任主體的支付,不足以支付產業;其次,環境產業的PE值在2017年之后出現斷崖式下降,回歸到了理性,資本市場對環境產業變臉了,環境產業不再是被資本高看的一個概念;第三,絕大部分企業起源于點狀服務,但是無論哪個點都不可能是藍海,以點狀服務為基礎的企業戰略之路越來越窄。
面向未來,產業方向在哪里?
產業大變革是必然。那么,面向未來,產業方向在哪里?先分析產業本質的三個層次。
第一層次:基礎設施建設
所有的產業第一階段都在圍繞建設展開,大部分的收益并不是服務產生的價值,而是資產產生的收益。公共服務收入的比重不到20%,資產能得到80%的收益。因此,產業的本質在第一階段是被掩蓋的。
第二層次:基礎公共服務
大部分設施建完之后,進入后PPP時代或者后BOT時代,環境產業真正回歸公共服務,被資本所掩蓋的公共物品特征在顯現與強化。2015年“三個十條”的發布,宣告環境產業進入到一個以服務為核心的時代。設施建設的目的是為了創造環境價值,不是為了建設,建只是手段。公共服務一旦亮出了它的本質,就面臨實質的問題,公共服務的收益能那么高嗎?如果是高端的服務,可以上不封頂,如果是基礎公共服務,就會受到價格的限制。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