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近日,國務院出臺了《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一個更高的層面,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推動我國綠色發展邁上新臺階。
該《意見》出臺的目標是什么?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對環境產業又將帶來怎樣的影響?
帶著這些問題,中國水網采訪了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兩山經濟》作者傅濤。他從環境產業的角度對該《意見》進行了分析解讀,希望為環境產業同仁提供一些參考。
建立更高質量層面的經濟體系
傅濤對中國水網表示,對比之前各部委分別出臺的關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相關指導意見,這次《意見》將綠色、低碳、循環統一起來,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即要建立一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以前都是各自提出一個目標,很難在更高層面宏觀統籌,這次是綠色、低碳、循環結合,統一目標,即到2025年,綠色產業比重顯著提升,碳排放強度明顯降低,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初步形成。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更加完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更加有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生產體系、流通體系、消費體系初步形成,最終在2035年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
時代賦予綠色、低碳、循環新的含義
傅濤分析到,在這個經濟體系中,綠色、低碳、循環三個方面是由綠色統領的。
《意見》中135處出現“綠色”,包括綠色升級、綠色轉型、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綠色產業、綠色示范基地等、綠色物流、綠色消費、綠色金融等,并對部分“綠色”做出了必要的解釋。綠色貫穿始終,滲透到各個領域,明確成為經濟發展的主線。這也緊扣了我國五大發展理念,綠色作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之一,也是經濟體系的主色調;
《意見》多次提到“低碳”,中國已經明確提出了“30?60”的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低碳不僅關系到國家的戰略安全,也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方向。低碳是由綠色衍生而來的,不僅僅是清潔生產,最主要的是低能耗,在低能耗的基礎上實現低污染、低排放,低碳發展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經濟發展模式;
《意見》還多次提到“循環”,提到循環產業、循環利用、循環經濟、循環發展等。與傳統的循環經濟不同,這里的“循環”既然與“綠色”、“低碳”并列,就包含了更高層次的循環。在生態文明的價值體系中,更加注重鏈接自然循環、注重生態價值所產生的增量?!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提出,就是提倡讓自然循環創造的價值進入社會經濟對價體系,與綠色、低碳形成呼應和聯動,建立新的經濟價值體系。
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三個創新”升級
關于創新體系,在2019年出臺的《關于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19﹞689號)中,更多強調的是技術創新以及技術創新的方向,而本《意見》中,堅持創新引領的原則,“深入推動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加快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推行新型商業模式,構筑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持體系”。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強調“三個創新”(即技術創新、模式創新、管理創新)同等重要,進一步解放了創新的思想束縛,肯定模式創新和管理創新的價值,鼓勵更多不拘一格的創新。特別是在綠色技術創新體系中,“三個創新”缺一不可,只有將技術、模式、管理融合到一起,創新所爆發的力量才能更強大、更可持續。
環保產業要向綠色產業升級
傅濤認為,綠色作為《意見》的核心主線,也為環保產業指明了方向?!兑庖姟分挥?處提到“環保產業”,但是加了一個定語,是“綠色環保產業”,強調的是以環境治理效果為導向的環境服務,對環保產業做出了新的詮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意見》中更多提到的是“綠色產業”,通過建設綠色產業示范基地、打造綠色產業集團、修訂綠色產業指導目錄等引導綠色產業發展,提升綠色產業的比重。到2025年,綠色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我們曾經多次提醒,環保產業是末端產業,在綠色發展的產業體系中,環保產業如果僅停留在處理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已經形成的污染物的層面上,其發展空間是極為有限的,在全新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中,環保產業要融合發展,要升級,環保產業要改造工業、改造農業、改造一二三產業,改造物流、改變消費,這些都是綠色產業服務的核心范疇,環保產業向綠色產業升級勢在必行。
編者注:關于綠色產業,在傅濤編著的《環境產業導論》中已有很清晰的論述。環保產業迭代更新的四個階段,即1.0時代環保產業、2.0時代環境產業、3.0時代綠色產業、4.0時代兩山產業?,F如今,3.0綠色產業時代已經來臨,這是產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重要產業支撐。更高階4.0時代的兩山產業是賺錢做環保的產業,是未來10-20 年產業進階的更高階形態。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