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一大波環保企業沖擊IPO
關鍵詞:IPO、科創板、注冊制、創業板
事件
2020年,是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圍繞“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這一頂層設計,全面啟動深化改革的一年,包括新三板精選層開閘、創業板實施注冊制、新三板轉板規則出爐、科創板迎來開板一周年等等。
2020年可謂是中國的IPO大年。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25日,A股共有386家公司登陸A股,通過IPO合計募資4614億元,創下自2011年以來IPO募資金額的10年新高。2020年科創板募資金額高達2179億元,位居四大市場首位。
“大江大河,有大魚。”在2020年整體相對寬松的資本市場環境下,對于融資難又缺錢的環保企業可謂是雪中送炭。據不完全統計,近30家環保企業在2020年核準過會或已經掛牌上市。
2020年1月6日,新年“上市第一鐘”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敲響,A股市場正式迎來“中國環衛第一股”僑銀環保 ;202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在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最前線連續奮斗20余年的三峰環境成功登陸中國A股市場;2020年雙11,金達萊在科創板正式掛牌上市......
其中,在2020年過會上市的企業中,科創板和創業板占了絕大多數。
萬德斯環保、金科環境、復潔環保、路德環境、京源環保、恒譽環保、通源環境、金達萊、羅克佳華、德林海等環保企業相繼登陸科創板。
創業板上市的環保企業有南京大學環境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圣元環保、玉禾田等企業,過會的有上海建工環境修復、海納水務、中蘭環保、武漢天源環保、華新綠源環保、河南百川暢銀環保、冠中生態等企業。
提示產業關注
“科創板+注冊制”,給環保企業帶來了歷史性的機遇。
相較于創業板或者主板,科創板發行上市條件更具包容性,審核周期高效快速,不再以營利為核心指標,堅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同時結合科創企業的特點做出了差異化的信披安排,作為資本市場改革“試驗田”,科創板的制度創新讓更多國內高精尖、高成長的、具有科創屬性的企業有機會擁抱資本市場。毫無疑問,科創板將帶給環保企業更多機遇,尤其是民營環保企業。
E20研究院首席產融研究員王新平博士指出,科創板、創業板中環境企業的權重相當接近,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環境產業正受到新興資本市場——科創板與創業板(注冊制)的應有重視。
通過科創板一年來的運行態勢來看,E20投資孵化板塊負責人、上善易和投資公司總經理郝小軍指出,具備“硬核科技”和能在“未來的賽道上奔跑”特征的環保企業會更容易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中小環保企業有時會受限于規模、收入、人才等因素,更多要從實踐中考慮和出發,但是勇于挑戰、敢于面向未來賽道的選手才會有更多的機會獲得資本市場的青睞,推開科創板的大門。(相關閱讀:開市一周年:從環境產業視角get科創板的“爽”點)
資本市場也在健全退市機制,嚴格的監管和退市規則,這將對公司的治理水平和發展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企業需合規合法經營,聚焦核心價值和技術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
上市不是終點,只是成功的第一步。這么多企業沖擊IPO看上去很美,它長期的成功還需監管層、上市公司、中介機構和理性投資者的共同努力。
相關閱讀:
03 環境產業加速整合
關鍵詞:國資入股民企、收并購、跨界
事件
環保頭部民營企業陸續引入國資,收并購迭起,一波新的跨界者競相來襲......2020年環境產業加速整合,產業格局不斷重塑。
在這波國資入股民企潮中,絕大多數為“逆向混改”,即民企納入地方國資“麾下”。據相關機構不完全統計發現,2018年8月至2020年11月共有26家民企引入國資戰投。
2020年,中國城鄉正式成為碧水源控股股東,富春環保實控人變更為南昌市國資委,中國節能收購鐵漢生態股權案獲國務院國資委批復,常州市新北區人民政府成雪浪環境實控人,中持股份擬引入三峽長江環保集團為戰略投資者......還有一些公司正在尋找合適的國資,比如博天環境、巴安水務。
2020年大大小小的收并購接連不斷。粗略統計,一年中至少有30起收并購案例。其中最有名的莫過于全球兩大環保巨頭威立雅和蘇伊士之間的并購案,這兩家公司合并后將毫無疑義地成為“法國超級冠軍”。此外,創業環保擬以7.8億收購康博公司100%股權及永輝公司100%股權,碧桂園服務擬收購福建東飛60%股權,中國化學并購邢臺危廢龍頭邢臺嘉泰公司,城發環境擬3938萬元收購獲嘉水務89.5%股權......
2020年,環境產業又來了一波新的跨界者。其中有一批央企成立環保產業平臺:中鐵建發展集團、中鐵水務有限公司、中化學生態環境有限公司......
據相關機構統計,截止目前在國務院公布的97家“央企名錄”中,已有38家央企下設專門的生態環保公司,占比39.18%。
此外,還有一些諸如碧桂園、中新集團這些物管房企、廣汽集團、影視企業、廣告行業及人力資源公司等跨界布局者加入到環境產業的隊伍中來分一杯羹。比如,房企中新公用擬收購兆潤控股持有的和順環保94.26%股權,廣告公司大地國際集團附屬擬收購山西晉新科源環保科技60%股權,碧桂園服務擬收購福建東飛60%股權......
提示產業關注
當前產業政策、治理業態、參與主體和治理理念等都發生重大變化,對行業的系統性、整體性提出更高要求。環境產業處在快速成長期,集中度不斷在提高。
隨著區域化、流域化、系統化環境綜合治理的趨勢增強,未來將會形成國資主導投資、民企專注細分市場技術的市場新格局。
行業大勢之下,國企與民資牽手是雙方共同選擇的結果。民企的技術優勢、項目經營優勢加上國資的政府資源背景、資金優勢,優勢互補,強強聯合。而協同與否決定成敗,牽手之后,國有與民營在管理體制機制、文化融合統一方面將是很大的挑戰。
在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看來,國資接盤只是第一步,對民企而言,解決了生存問題,意識到發展速度和資源配置須協調;對國資而言,特許經營類重資產型的并購相對風險可控,但長期來看,能否適應市場競爭,做好戰略定位、組織管理、激勵機制,以及風險控制和創新之間的平衡,真正占領甚至拓展市場還有待考察。能否做好這一點,也正是國企探索混合所有制面臨的挑戰之一。(相關閱讀:上海證券報訪趙笠鈞薛濤談環保企業易主國資大潮)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