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王洪臣解讀環境部最新文件:進水超標導致出水超標是否免責?

時間:2020-12-29 15:43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王洪臣 解讀

評論(

  解讀:

  生態環境保護是公共服務,政府履行好自己的法定責任是基礎。《通知》梳理了地方人民政府編制本行政區域水污染防治規劃和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籌集資金統籌建設城鎮(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和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合理收費確保運營費用來源、做好突發水污染事件的應急準備以及完善工作機制形成監管合力等職責,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截至目前,全國污水收集管道超過100萬千米、每日污水處理規模超過2億立方米,在水污染治理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但是,許多城市污水處理設施超負荷問題突出,有的水力負荷率高達120%,這樣的設施還在要求運營單位穩定達標。

  我們調研了全國467座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占全國總規模的25%,其中超過1/5的水力負荷率大于120%,約2/3的水力負荷率大于80%。當水力負荷率大于80%,除了個別特大型污水處理廠,一般都無法在保證出水達標的前提下倒池停水檢修,而曝氣器和二沉池吸刮泥機等無備用水下設備只有泄空才能徹底檢修或更換。設備無法正常進行計劃性維修,長期帶病運行,將隨時導致運營風險。

  另外,污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普遍嚴重滯后,污泥沒有出路,一些污水處理設施變成了儲泥池,存不住了就擇機偷排。調研發現,90%以上的污水處理廠運營合同載明由政府負責污泥處理處置或處理到一定標準運往政府指定場地,而一些地方政府既不處理處置也不指定場地,甩給運營單位自行解決。以上狀況說明,許多地方政府沒有合理編制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規劃,沒有及時籌集資金按實際要求建設污水處理設施,也就沒有盡到法定責任。

  另外一個突出問題是政府拖欠運營單位的運營服務費。只有合理制定并動態調整收費標準、建立并落實污水處理收費機制,才能確保污水處理運營費用有穩定的來源。一些地方多年不調價,公共財政又補不上,長期拖欠運營單位的運營費用。自己不履行法定職責,何以監管運營單位?何以對本行政區域的水環境質量負責?

  除了規劃、籌資、收費等責任,《通知》特別強調了政府在應急準備、應急處置等方面的管理責任,只有政府、納管企業、運營單位三方各有預案,形成三方合力,才能確保不“漏底”、應好急。

  納管企業應當防止、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領排污許可證,持證排污、按證排污,對所造成的損害依法承擔責任。

  一是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工業污水進行預處理,相關標準規定的第一類污染物及其他有毒有害污染物,應在車間或車間處理設施排放口處理達標;其他污染物達到集中處理設施處理工藝要求后方可排放。

  二是依法按照相關技術規范開展自行監測并主動公開污染物排放信息,自覺接受監督。屬于水環境重點排污單位的,還須依法安裝使用自動監測設備,并與當地生態環境部門、運營單位共享數據。

  三是根據《污水處理費征收使用管理辦法》(財稅〔2014〕151號)、委托處理合同等,及時足額繳納污水處理相關費用。

  四是發生事故致使排放的污水可能危及污水處理廠安全運行時,應當立即采取啟用事故調蓄池等應急措施消除危害,通知運營單位并向生態環境部門及相關主管部門報告。

  解讀:

  《通知》梳理了納管企業污水預處理、自行監測并主動公開污染物排放信息、安裝自動監測設備并進行數據共享、在遇到危及污水處理廠安全運行事故時要立即采取啟用事故調蓄池應急等法定責任。

  應該關注的是,在納管企業信息數據共享和遇到事故需要告知的對象中,除了生態環境部門及相關主管部門外,《通知》還增加了運營單位,這是首次明確納管企業必須將檢測數據與污水處理廠共享,有助于運營單位及時應對水量水質沖擊。

  《通知》提出納管企業“依法按照相關技術規范開展自行監測并主動公開污染物排放信息,自覺接受監督”,就是納管企業要“自證清白”,要用數據和客觀信息回應運營單位的合理懷疑。

  運營單位應當對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負責,不得排放不達標污水。

  一是在承接污水處理項目前,應當充分調查服務范圍內的污水來源、水質水量、排放特征等情況,合理確定設計水質和處理工藝等,明確處理工藝適用范圍,對不能承接的工業污水類型要在合同中載明。

  二是運營單位應配合地方人民政府或園區管理機構認真調查實際接納的工業污水類型,發現存在現有工藝無法處理的工業污水且無法與來水單位協商解決的,要書面報請當地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相應措施。

  三是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營維護,開展進出水水質水量等監測,定期向社會公開運營維護及污染物排放等信息,并向生態環境部門及相關主管部門報送污水處理水質和水量、主要污染物削減量等信息。

  四是合理設置與抗風險能力相匹配的事故調蓄設施和環境應急措施,發現進水異常,可能導致污水處理系統受損和出水超標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開展污染物溯源,留存水樣和泥樣、保存監測記錄和現場視頻等證據,并第一時間向生態環境部門及相關主管部門報告。

  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50條規定: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運營單位,應當對城鎮污水集中處理設施的出水水質負責。但在實際中,造成污水處理廠出水超標的因素很多,運營單位并不能直接把握所有超標因素,權力與責任實際不對等。為嚴格執法,《通知》要求運營單位一要做好調查,二要做好“自證清白”。

  在運營之初要搞清楚水質狀況,預測各種可能,沒有金剛鉆,就別攬瓷器活。開始運營了,就要睜大眼睛,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提出并采取對策。《通知》明確提出“存在現有工藝無法處理的工業污水且無法與來水單位協商解決的,要書面報請當地人民政府依法采取相應措施”,這樣做了,才有可能免責。但實際中,什么活都接的大有人在,出水超標了才關注進水特征是常態。

  運營單位靠什么“自證清白”?怎么知道出水水質超標是由于進水超標而不是因為運營不當?這需要運營單位拿出一套科學嚴謹且有深度的運營報告,事發之后,當時的進水和出水都流走了,判斷孰是孰非只能靠運營報告。一些運營單位的運營報告錯誤百出,工況與工藝參數不對應、工藝參數與水量水質不對應、同一水樣的各指標之間不符合邏輯關系,既沒有物料平衡、也沒有能流核算,連季節變化都看不出來,拿著這樣的運營報告,非但不能“自證清白”,反而將自己搞成“背鍋俠”。

編輯:王媛媛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