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 采樣和測定方法
4.4.4.1 自動監測
廢水自動監測參照 HJ 353、HJ 354、HJ 355、HJ 356 等執行。監測數據與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聯網時,按照 HJ 212 要求實時上傳監測數據。自動連續監測設備發生故障時,應開展手工監測,監測數據應及時報告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
4.4.4.2 手工監測
廢水手工采樣方法的選擇參照相關污染物排放標準和 HJ 493、HJ 494、HJ 495 和 HJ 91.1執行。
4.4.4.3 測定方法
廢水污染物的測定按照相應排放標準中規定的測定方法標準執行,國家或地方法律法規等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4.4.5 數據記錄要求
監測期間手工監測的記錄和自動監測運維記錄按照 HJ 819 執行。應同步記錄監測期間的運行工況。
4.4.6 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
按照 HJ 819 要求,排污單位應當根據自行監測方案及開展狀況,梳理全過程監測質控要求,建立自行監測質量保證與質量控制體系。
4.4.7 自行監測信息公開
排污單位應按照 HJ 819 要求進行自行監測信息公開。
5 生產類排污單位
5.1 排污單位基本情況填報要求
5.1.1 一般原則
排污單位應按照本標準要求,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申報系統中填報相應信息。有核發權的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可以根據地方性法規,增加需要在排污許可證中載明的內容,并填入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申報與核發系統中“有核發權的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增加的管理內容”一欄。
5.1.2 排污單位基本信息
排污單位基本信息包括單位名稱、是否需改正、行業類別、排污許可證管理類別、是否投運及投運日期、生產經營場所中心經緯度、所在地是否屬于環境敏感區、是否位于工業園區內、所屬工業園區名稱、環境影響評價審批意見文號(備案編號)、地方政府對違規項目的認定或備案文件文號、主要污染物總量分配計劃文件文號、化學需氧量總量指標(t/a)、氨氮總量指標(t/a)、其他污染物總量指標(如有)等。
排污單位在全國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上填報“排污許可證管理類別”時,應依據《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選擇“管理類別”;填報“行業類別”時,應依據 GB/T 4754選擇主行業,子行業選擇為“水處理通用工序”。
5.1.3 主要產品及產能
(1)主要生產單元、主要工藝、生產設施及設施參數
在填報“主要產品及產能”時,需選擇所屬行業類別。排污單位主要生產單元、主要工藝、生產設施及設施參數填報內容見表 9。
(2)生產設施編號
排污單位填寫內部生產設施編號,若排污單位無內部生產設施編號,則根據 HJ 608 進行編號并填報。
(3)產品名稱
填寫生產設施主要產品名稱。
(4)生產能力、計量單位及設計年生產時間
生產能力為主要產品設計產能,并標明計量單位。生產能力不包括國家或地方政府予以淘汰或取締的產能。
設計生產時間一般按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及審批意見或地方政府對違規項目的認定或備案文件中的年生產時間填寫。
(5)其他
排污單位如有需要說明的內容,可填寫。
5.1.4 主要原輔材料
(1)名稱
按原料、輔料種類分別填寫具體物質名稱。
原料填報生產過程中所需的主要原料。
輔料填報生產過程中添加的主要輔料和污水治理過程中添加的化學品。
(2)設計年使用量及計量單位
設計年使用量為與產能相匹配的原輔料年使用量,并標明計量單位。
(3)原輔料中有毒有害物質及成分占比
原輔料中有毒有害物質成分及占比為必填,按設計值或上一年生產實際值填寫成分占比,有毒有害物質是指列入《優先控制化學品名錄》《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錄》及其他有關文件規定確定的化學物質。
(4)其他
排污單位如有需要說明的內容,可填寫。
5.1.5 產排污節點、污染物及治理設施
(1)廢水類別
廢水類別包括工藝廢水、循環冷卻水排污水、污染雨水和生活污水等。
(2)污染物項目
污染物項目為排污單位執行的廢水排放標準中各污染物。有地方排放標準要求的,按照
地方排放標準從嚴執行。
(3)污染治理設施
a)預處理:調節池、隔油、格柵、沉砂池、初沉池、氣浮設施、混凝沉淀池等。
b)生化處理:厭氧處理設施、水解酸化池、缺氧好氧池(A/O)、厭氧缺氧好氧池(A2/O)、好氧池、序批式活性污泥池(SBR)、氧化溝、曝氣生物濾池(BAF)、生物接觸氧化池、移動生物床反應器(MBBR)、膜生物反應器(MBR)、二沉池等。
c)深度處理及回用:混凝沉淀池、介質過濾池/器、高密度沉淀池、反硝化濾池、高級氧化設施、曝氣生物濾池(BAF)、消毒設施、微濾、超濾、反滲透、電滲析、離子交換等。
各污水處理設施參數按設計值進行填報,其中設施名稱、設施編號、設計水質、設計參數、藥劑使用情況為必填項,其余為選填項。處理設施編號可填報排污單位內部編號或根據 HJ 608 進行編號后填報。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