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西發布2020年江西省生態環境工作要點。全文如下:
2020年全省生態環境工作要點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驗收之年。為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生態環境部的決策部署,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工作,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提出如下工作安排。
一、總體要求
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四屆十次全會和省“兩會”精神,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立足中心大局,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深化“放管服”改革,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助推江西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確保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建設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江西奠定堅實基礎。
二、主要目標
全面完成“十三五”規劃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確定的目標任務,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服務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更加有力,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環境空氣質量方面:全省設區城市PM2.5年均濃度確保達到35微克/立方米,力爭達到34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2.8%。
水環境質量方面:全省地表水斷面(含國考、省控、縣界)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達到90.74%,力爭國考斷面達到93.33%,消滅V類及劣V類水斷面。
土壤環境質量方面:全省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左右,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0%。
主要污染物和重金屬排放總量方面:全省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分別減少4.3%、3.8%、12.0%、12.0%;重金屬污染物排放量比2013年減少10%。
碳排放強度方面:全省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9.5%以上。
生態環境安全方面: 全省力爭不發生重大及以上環境污染事件,放射源輻射事故年發生率低于每萬枚1.5起。
三、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
(一)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強化工業大氣污染治理,持續整治“散亂污”企業,推進火電、鋼鐵、水泥、有色、有機化工、表面涂裝及露天礦山等重點行業改造和治理;強化城市大氣污染治理,配合有關部門加強施工工地、道路運輸、堆場揚塵管理,深入開展餐飲油煙專項整治,鞏固煙花爆竹禁燃禁放成果;強化交通大氣污染治理,加快調整交通運輸結構,加強機動車及非道路移動機械尾氣污染治理,打好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強化農業大氣污染治理,加強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露天禁燒。
(二)著力打好碧水保衛戰。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鞏固飲用水水源地環境整治成果,加快推進農村“千噸萬人”水源保護區劃定及問題整治工作,加快推進備用水源建設;鞏固消滅劣V類水成果,打好V類水殲滅戰;持續推進長江入河、五河干流及重點湖泊排污口大排查,按照“一排口一對策”進行整治;強化入湖(庫)河流氮磷治理,著力提升鄱陽湖、仙女湖等重點湖泊水質;推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強化開發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運維。
(三)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成果應用,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強化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排查與治理試點,編制完成以縣為單位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專項規劃,開展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試點項目,推廣符合農村實際的污水治理技術和模式,完成“十三五”建制村環境綜合整治目標任務;實施地下水污染防控和修復試點,推進地下水環境監測體系建設。
(四)加大危險廢物監管力度。全面禁止洋垃圾進口,基本實現固體廢物零進口;開展危險廢物專項排查整治,推進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加強生活垃圾焚燒飛灰、廢塑料、醫療垃圾等污染綜合治理,強化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審核工作;持續推動瑞金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南昌等地小微產廢單位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轉運暫存試點,鉛酸電池回收和鎢渣危廢處置試點;加強涉重金屬行業污染防控與減排,推進全省尾礦庫污染防治工作,加強化學品環境風險評估和高風險化學物質環境風險管控。
(五)確保核與輻射安全。強化風險防控,抓實例行安全檢查,開展高風險移動源在線監管工作;進一步提高輻射安全管理標準化水平,完善國家核技術利用監管系統基本信息;建立伴生放射性礦開發利用企業重點監管清單,重點監管企業清單,強化監督性監測;完成輻射環境質量國控網點監測和國家重點監管核與輻射設施的監督性監測工作,完善省控輻射監測網建設,完成放射性廢物庫安保升級改造;扎實做好核與輻射事故應急工作,提高設區市的應對能力。
(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繼續深化綠色低碳試點示范工作,開展第二批省低碳示范縣創建工作,探索近零碳排放示范區和省級碳中和試點建設;指導企業做好全國碳市場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和交易系統的對接工作,持續加強生態環境系統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加強碳交易市場能力建設,探索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
(七)加大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專項整治力度。持續推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和長江經濟帶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專項整治,完成6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21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問題、101個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問題、1個2018年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披露問題、11個2019年警示片披露問題、25個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審計指出問題的整改工作。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