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6c 階段2: 大腸桿菌LRVs(污水滲透) ,滲透濁度< 0.2 NTU
接種的病毒LRV(階段1:混合液滲透)
表4總結了階段1中MS2噬菌體病毒的LRV結果。對于24個數據集中的11個數據,膜滲透率濁度小于0.2 NTU,而對于其他13個數據集,則有足夠的膜損傷以產生更高的滲透率濁度。對于滲透濁度大于0.2 NTU的數據集,通過膜獲得的LRV通常要比對于滲透濁度小于0.2 NTU的數據集的LRVS更低,這表明滲透濁度監測有效地分辨出了LRV的下降。
圖7顯示了膜滲透物濁度小于0.2 NTU的數據集的MS2 LRV概率圖。觀察到的LRV中位數為5.1 log。對于所有100%的樣本集,觀察到的MS2 LRV大于或等于3.2 log。
LRV本地病毒(階段2:混合液滲透,污水滲透)
表5和表6總結了通過膜過濾系統本身和通過生物反應器-膜系統的組合獲得的本地病毒LRV結果。對于這81個數據集中的54個,膜滲透物濁度小于0.2 NTU,而對于其他27個數據集,有足夠的膜損傷以產生更高的滲透物濁度。
分別通過膜過濾系統本身和通過生物反應器-膜組合過濾系統去除本地病毒LRV,膜滲透率濁度小于0.2 NTU以繪制概率圖(圖8)。觀察到的LRV中位數,單獨的膜為4.2 log,生物反應器-膜系統組合為3.8。單獨的膜過濾系統中,有95%的樣品LRV大于或等于3.6 log,而生物反應器-膜系統組合的LRV大于或等于3.1 log。
表4 階段1:接種的病毒LRV(混合液滲透)和相關滲透濁度
圖7 階段1: 接種的病毒LRVs(混合液滲透),滲透濁度< 0.2 NTU
圖8a 階段2:本地病毒LRV(混合液滲透),滲透濁度< 0.2 NTU
圖8b 階段2:本地病毒LRV(污水滲透),滲透濁度< 0.2 NTU
全面性能監控
在使用GEZeeWeed?超濾膜的10個 MBR模型上啟動了全面性能監控程序,為期1.5至7.5年。數個月內,在十家工廠中的每一家都定期取樣測量膜滲透液的大腸菌濃度。所有樣品的收集都在經過任何消毒之前。結果如圖9所示。結果表明,大腸菌濃度始終較低,大大低于實際出水要求濃度。
結論
對于使用壓力衰減測試計算出的LRV值來監測和驗證MBR反應器中污染物的去除情況,本實驗得出了幾個關鍵結論:目前所開發的用于飲用水處理的技術方法,并未考慮混合液中懸浮固體對污染物的吸附以及動態過濾層的影響。本實驗結果表明,基于壓力衰減測試計算出的LRV數據總體上低于可觀測到的污染物的LRV預測值,尤其是在膜受損的情況下。可以明確的是,壓力衰減測試法不適用于監測和驗證MBR反應器運行過程中污染物的對數去除率(LRV)。
在MBR反應器的運行過程中,通常只有在膜發生嚴重損傷時才會導致污染物LRV值的明顯下降。諸如針孔之類的輕微膜損傷所產生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這是因為污染物吸附到了混合液中更大的絮體上(即使是對于受損的膜,這些絮凝體大多也被膜表面排斥),以及動態過濾層的影響。膜出水濁度在線監測技術具有充分的響應性,可用于表征導致污染物LRV值顯著下降的膜損傷程度。
污染物LRV的概率圖是從滲透率濁度保持小于0.2 NTU的數據集生成的。僅膜過濾系統(混合液滲透)觀察到以下LRV:
枯草芽孢桿菌 觀察到的LRV中位數= 5.7 log
所有樣本集的100%LRV大于或等于4.9 log
總大腸菌群: 觀察到的LRV中位數= 6.1 log
95%的樣本集LRV大于或等于4.2 log
糞大腸菌群: 觀察到的LRV中位數= 6.0 log
所有樣本集的95%LRV大于或等于4.3log
E.大腸桿菌: 觀察到的LRV中位數=5.3 log
所有樣本集的95%LRV大于或等于4.3 log
MS2 噬菌體: 觀察到的LRV中位數= 5.1 log
所有樣本集的100%LRV大于3.2 log
本地病毒: 觀察到的LRV中位數= 4.2 log
95%的樣本集的LRV大于或等于3.6 log
對于組合的生物反應器-膜系統(廢水要滲透):
大腸菌群總數: 觀察到的LRV中位數= 6.6 log
所有樣本集的95%LRV大于或等于5.0 log
糞大腸菌群: 觀察到的LRV中位數= 6.4 log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