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獲悉,高科技環保企業碧水源將為湖南長沙暮云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提供96套其自主創新研發、曾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的MBR膜生物反應器設備,通過本次污水處理技術的升級,保障流入湘江的水質達地表水Ⅳ類,該工程建成后,將為進一步加大湘江保護和治理力度,真正守護好一江碧水做出積極貢獻。
長沙市溪河縱橫,水系發育。湖南的母親河湘江由南往北貫穿長沙市,境內河流水系大多屬湘江流域。2013年,湖南將湘江保護與治理列為省“一號重點工程”,先后實施第一個、第二個“三年行動計劃”,保護湘江成為綠水青山的題中之義。此外,湘江為多地區的飲用水水源,水質要求高,長沙市政府高度重視湘江保護與治理工作,對排入湘江的每一滴水都采取高標準、嚴要求,此次暮云污水處理廠提標擴能改造亦是當地政府的一次積極行動。
據了解,暮云污水處理廠西傍湘江,隨著納污區內港子河、南托港等黑臭水體及截污工程的建設,目前納污區污水總量已增加至8萬噸/天,且排污方式由多點分散排放變為末端集中排放,導致進入污水廠的污水量急劇增加,現狀污水廠已滿負荷運行,提標擴容的壓力較大。
碧水源本次中標項目將對原暮云污水處理廠進行提標擴能改造,納污服務面積約103.96平方公里,處理規模由原來的4萬噸/天提高到8萬噸/天,將傳統的污水處理工藝升級為采用碧水源自主研發的MBR 工藝,項目建成后,服務人口近14萬人,出水水質由原來的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提升至地表Ⅳ類水標準,對于湘江水域保護、城市綜合建設與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近年來,隨著污水處理排放標準的提高,我國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工作正在持續進行,以MBR為主的膜技術已成為保障高品質出水水質的主要技術,在水環境治理市場中占比越來越高。作為全球一流的膜設備生產制造商和供應商之一,碧水源強大的環保裝備制造和膜技術產品供貨能力,被業界持續看好。目前,碧水源核心膜技術已成功應用在南水北調水源地丹江口、太湖流域、巢湖流域、滇池流域、洱海流域等多個水環境敏感地區,占中國膜法水處理市場份額的70%以上,每天處理總規模近2000萬噸,每年為國家新增高品質再生水超過70億噸。
相關新聞:
碧水源中標廣東全地埋式凈水廠項目 MBR技術助力洛溪島污水全處理
碧水源中標江山市鹿溪污水廠項目 積極參與浙江污水處理提標改造工作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