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張嵐團隊:飲用水中病毒的健康危害及控制

時間:2020-02-19 14:05

來源:凈水技術

作者:高圣華,張曉,張嵐

評論(

導語:新冠病毒被發現在患者糞便中存在活體,那病毒是否有可能介水傳播,是否會危害到飲用水安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與健康相關產品安全所主任張嵐研究團隊通過全面的分析和總結,概述病毒的健康危害,梳理國內外飲用水標準對病毒的控制要求,介紹不同類型針對病毒的去除和殺滅方法,為疫情下飲用水的安全保障工作提供參考。

原文標題:飲用水中病毒的健康危害及控制

2019年12月以來,湖北省武漢市陸續發現多例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已被證實為一種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感染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2020年1月20日起,湖北省以外地區也開始通報確診病例,疫情呈現全國蔓延之勢。自2020年1月23日,各地陸續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全力應對不斷發展的疫情。現有的資料顯示,SARS-CoV-2的感染途徑是以近距離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等方式為主。但有新的研究發現,在確診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到了SARS-CoV-2 RNA,并進一步從重癥感染患者糞便樣本中,分離出活的冠狀病毒,病毒通過糞-口傳播的可能性引發業界關注。(凈水技術 | 鐘南山團隊實驗室在患者糞便中檢出新冠活病毒)

長期實踐表明,人類和動物糞便是飲用水微生物污染的主要途徑,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是飲用水安全保障的首要問題。本文結合飲用水中病毒等微生物的健康危害、飲用水水質標準中對病毒等指標的控制要求,對飲用水中病毒的去除或滅活方法和效果進行了探討,以期為飲用水中病毒等微生物的控制和飲用水安全保障提供技術支持。

1  病毒及其健康危害

病原微生物污染飲用水可導致介水傳染病的發生,影響公眾健康。因此,各國把控制飲用水的生物風險作為飲用水安全保障工作的重中之重。水中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病原菌、病毒和原生動物(原蟲及蠕蟲)。病原菌主要包括大腸埃希氏菌、軍團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等;病毒主要包括腸道病毒、腺病毒、甲型肝炎病毒、諾如病毒、輪狀病毒等;原生動物主要包括隱孢子蟲、賈第鞭毛蟲、痢疾阿米巴蟲、麥地那龍線蟲、血吸蟲等。病原微生物對環境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可在自然環境中存活幾天、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病原微生物經水傳播進入人體,達到致病劑量時,可導致胃腸炎、腹瀉、痢疾、肝炎、霍亂、傷寒等多種疾病。

病毒是一種個體微小,結構簡單,只含一種核酸(DNA或RNA),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并以復制方式增殖的非細胞型生物。其生物學性狀主要包括:(1)體形大小多為20~300 nm不等,形態主要有球形、桿形和蝌蚪形;(2)結構簡單,最簡單的病毒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較復雜的病毒外邊有包(脂質和糖蛋白);(3)每一種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即DNA或RNA;(4)缺乏完整的酶系統和代謝系統,只能利用宿主活細胞內現成的代謝系統合成自身復制所需的核酸和蛋白質成分;(5)病毒進入宿主的活細胞后,借助于宿主細胞為其提供的原料、能量和酶等必要條件,以自我復制的方式進行增殖;(6)嚴格的活細胞內寄生,在離體條件下,能以無生命的生物大分子狀態存在,并保持其侵染活力;(7)有些病毒的核酸還能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組中;(8)一般對抗生素不敏感,但對干擾素敏感。介水傳播的病毒能夠感染人的胃腸道,并通過被感染人群的糞便排出體外,帶來水污染風險;呼吸道病毒通常經飛沫傳播,有些呼吸道病毒也存在于糞便中,也可能會帶來潛在的水污染風險。不同病毒的結構、成分、核酸組成和形態不盡相同,在環境介質中的存活能力以及對水凈化過程及消毒劑的耐受力也不盡相同。

1582092361765972.png

病毒進入水體后不能增殖,因此在水環境中會隨著時間而減少。吳俊等研究指出,江河湖庫、地下水等均可檢出腸道病毒。病毒在水體中的存活情況受環境影響,呈現季節性差異。張靜于2016年對河北省某城鄉供水一體化水廠的64份水樣(水源水26份,生活飲用水38份)進行腸道病毒檢測,有1份水源水水樣檢出腸道病毒,陽性率為3.85%(1/26),濃度為22.8 Copies/L,生活飲用水水樣中未檢出腸道病毒。部分病毒的基本信息、可引發的疾病、介水傳播過程中的健康影響程度、在供水中的持久性或存在水平以及對氯的耐受性等信息如表1所示。

冠狀病毒是具有外套膜的單股正鏈RNA病毒,直徑約80~120 nm,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可以感染人、豬、貓、犬、鼠、狼、雞、牛、蝙蝠與禽類脊椎動物。近些年發現的致病性較高的人冠狀病毒包括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SARS-CoV)、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CoV)以及2019年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冠狀病毒通過呼吸道分泌物等方式排出體外,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該病毒引起的感染主要發生在冬春季。在確診重癥患者糞便中分離出活的冠狀病毒,提示應嚴控與患者相關的糞便、污水的消毒處理,嚴防該病毒介水傳播。

表1 部分病毒對人體的健康影響及與供水相關的特性

1582092390898607.png

注:a. 健康影響與疾病的發病率和嚴重程度相關,包括與疾病暴發事件的聯系;

   b. 在20 ℃水中,傳染期的檢測時段(短期為少于一周;中等為一周至一月;長期為一月以上);

   c. 對氯的耐受能力受凈水工藝和操作條件等因素的影響;這里假設按常規的劑量和接觸時間進行處理,溫度為20 ℃,pH值為7~8時,病原體處于傳染期并游離分布于水中;對氯的耐受能力,低為在小于1min內99%滅活,中等為99%滅活所需時間為1~30 min,高為99%滅活所需時間大于30 min

2  飲用水標準中病毒指標的控制要求

2.1

我國飲用水標準

編輯:徐冰冰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