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駐部紀檢監察組堅守政治監督的職責定位,發揮“派”的權威,突出“駐”的優勢,在堅持政治與業務結合,壓緊壓實全面從嚴治黨責任制,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
2019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根本在于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在于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科學指引,同時也是各地區各部門主動作為推進落實的結果,是全國生態環境系統奮力拼搏的結果。我代表部黨組和部領導班子向出席今天會議的各位代表、老領導們,向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向生態環境系統廣大干部職工,以及關心和支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近年來,在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過程中,我們探索積累了一些成功做法和經驗。當前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和成效,充分說明污染治理的方向和路子是正確的。按照這個路子繼續走下去,我們一定能夠取得新的更大更好成效。
一是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作為長期重要的政治任務,做到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一方面,為了人民,服務人民,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另一方面,依靠人民,仰仗人民,將人民信訪投訴作為發現生態環境問題線索的“金礦”,讓老百姓成為我們的幫手、同盟軍,打污染防治的人民戰爭。
三是堅持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強化黨的領導,明確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及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管發展的、管生產的、管行業的,都要按“一崗雙責”的要求管好環保,將“小環?!闭嬲D變為“大環保”。
四是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改善環境質量為核心,有利于更好調動地方積極性,讓環境治理措施更有針對性,使環境治理成效與老百姓的感受更加貼近,讓人民群眾有明顯的獲得感。五是堅持落實“六個做到”。即做到穩中求進、統籌兼顧、綜合施策、兩手發力、點面結合、求真務實。六是堅持不斷強化基礎能力建設。不斷加強機構、隊伍、能力和作風建設,著力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準確把握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和2020年工作總體思路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是保障“十四五”順利起航的奠基之年,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意義重大。當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有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改革舉措落地見效,為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增添了強大動力。同時,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復雜變化,經濟發展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
從國內看。一是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帶來更多挑戰。一些地方和部門對保護與發展的辯證關系認識不高,推動綠色發展的能力不強、行動不實,重發展輕保護的現象依然存在。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傳統高耗能行業規模擴張較為明顯。2019年1-11月,全國粗鋼、乙烯、水泥、平板玻璃等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7.0%、9.3%、6.1%、6.9%,重點區域高耗能行業增長勢頭更明顯,增加重點區域環境質量改善難度。
二是生態環境治理仍然存在短板和薄弱環節。以重化工為主的產業結構、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以公路貨運為主的運輸結構尚未根本改變。城市污水管網不配套、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農業農村污染防治、自然生態和海洋生態環境監管基礎薄弱、生態環境治理投入不足和渠道單一等問題突出。
三是完成污染防治攻堅戰目標任務艱巨。我國生態環境質量受自然條件變化影響較大。特別是大氣環境質量受氣象條件影響明顯,2020年氣象條件預測整體偏差,完成“十三五”空氣質量約束性指標的任務必須持續發力。水環境質量雖總體改善,但地區間不協調不平衡問題突出,少數地區劣Ⅴ類水體比例、達到或好于Ⅲ類水體比例指標改善程度不高。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嚴重。實現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兩個90%的目標面臨很大挑戰。
四是生態環保隊伍的工作能力和作風仍待加強。生態環境系統隊伍能力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監管需求不匹配。一些地方和單位還存在不思進取、不接地氣、不抓落實、不敢擔當等作風痼疾,還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還存在自滿松懈、畏難退縮、簡單浮躁、與己無關等四種消極情緒和心態。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后的深度調整期,環境問題、經濟問題和政治問題相互關聯,對預期管理、政策實施帶來影響。單邊主義、保護主義、逆全球化違背歷史潮流,不僅不利于資源高效配置,影響全球經濟發展,還會對全球生態環境保護和應對氣候變化造成很大負面影響。
面對機遇與挑戰,做好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緊密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做到“六個堅持”,保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加快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協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統籌謀劃“十四五”工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奠定堅實基礎。
根據上述要求,2020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主要目標是:確保實現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繼續減少,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生態環境保護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其中,“十三五”規劃明確的9項生態環境保護約束性指標,也就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核心階段性目標,必須要確保完成,并且還要做到環境質量只能持續改善,不能倒退變差。同時,對于近岸海域優良水質、自然生態保護、土壤環境風險管控、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環境管理、核與輻射安全等其他指標,也要力保如期實現目標。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