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供水企業為公眾提供干凈、安全的自來水是其義不容辭的責任,但是如果供水企業僅僅用安全、干凈來要求自己的話,那可就out了。小編在本文就“水質”這個關鍵詞,來跟大家好好嘮一嘮。另外,本文還總結了各地在水質提升方面的工作要求,助力大家看清眼下局勢,判斷未來趨勢。
公眾真的需要優質水么?
答案是肯定的,公眾對于高品質水是有需求的。從礦泉水、桶裝水、凈水產品銷量的平穩增長中不難看出,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品質的提高,群眾有需求也有能力去購買更加高品質的水。并且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優質自來水和直飲水其實更加干凈、健康。
為什么是供水企業來做優質水?
目前凈水行業存在品牌繁雜,質量難辨,后期維護無序等一系列問題。供水企業作為城市市政供水的經營主體,無論是從政府的角度還是從公眾的角度來說,其公信力較強、更值得信賴。近幾年,一些凈水產品的廠商堂而皇之地打著自來水公司的幌子,為自己的產品質量作保的事件屢見不鮮,這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供水企業的聲譽,給供水企業帶來不少困擾。但是我們也可以從中看出,與供水企業沾邊的水相關產品更容易獲得居民的信任。因此,居民不僅僅對優質水有需求,更是對供水企業提供的優質水有需求。
供水企業為什么要做優質水?
《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由35項擴充至106項,并且于2012年7月1日強制執行,上海市甚至出臺了更加嚴格的地方標準。再加之,隨著水中污染物成分的不斷復雜化,新的飲用水標準其實并不能滿足現在的供水處理現狀。從社會責任角度出發,供水企業有責任去提升水質。
另外,人民的要求是嚴于標準的。當人民對水質的需求和供水企業能夠提供的水質產生較大差異時,為了不降低甚至提高自身生活品質,公眾只能選擇其他產品。由此產生的市場空間也就被其他人瓜分殆盡。雖然供水是民生行業,需要考慮人民的承受能力。但是并不代表政府、公眾只能將供水企業定義為廉價水的供應商,供水企業自身也要有所覺悟。
從上圖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年度供水總量從2014年開始增速放緩,人均用水量也呈現逐年下降的趨勢,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人民節水意識增強,各地區節水行動效果初顯,這對于我國的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來講是一件好事。但對于供水企業來說,隨著時間的推移,單純依靠“量”的發展方式顯然并不是長遠之計,對于“質”的開發也需要并重,而水質則是對供水企業而言最基本的“質”了。
兔子已經出發了,烏龜是否還在沉睡?
從上文不難看出,無論是從公眾的需求、供水企業的社會責任還是從企業的自身發展來講,提升供水水質,向著優質水努力是一個必然的趨勢。一些地區已經出臺了水質提升相關的方案,從中我們多少可以看出,這些地區對于水質提升重要性的認識以及常見工作安排。
(一)對于水源地來講:
1) 對水源進行全面評估,加強污染防護,優化供水水源等;
2) 加大對原水水源的監測頻次,并根據水質變化及時調整工藝等;
3) 設立應急備用水源,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加強移動風險源管控等
(二)對于制水過程和出廠水來講:
1) 對城市供水廠進行排查,有問題的限期整改;
2) 推進深度水處理工藝改造與建設,要求出廠水甚至是管網、管網末梢水均穩定達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 5749-2006)。
要求水廠全面實現深度水處理的年限要求多集中在2020-2025年。
(三)對于管網以及二次供水來講:
1) 加快老舊管網以及采用落后材質的管網的改造工作,搭建管網信息平臺等;
2) 鼓勵供水企業統建統管,有序推動二次供水改造工作,逐步走向專業化、規范化、標準化的維護與管理模式。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