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
李干杰: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正如我剛才在開場白中向大家介紹和報告的,新中國成立7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有力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領域、生態文明建設領域確實成績斐然。
在此過程中,我們也確實探索和積累了許多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好經驗。其中有六條我認為是比較突出的,正如剛才你講的我在環保領域工作很多年,是親身參與者、經歷者,也是見證者。我體會有六條:
第一條,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我認為其中有“八個觀”很重要,對我們開展工作特別有針對性和指導性。一是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深邃歷史觀;二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三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四是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五是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六是用最嚴格的制度保護生態環境的嚴密法治觀;七是建設美麗中國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大家一起動手、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行動觀;八是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的共贏全球觀。我認為這“八個觀”很重要,對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既是重要的價值觀,也是重要的方法論,是我們謀劃工作、解決問題、推進事業的定盤星、金鑰匙和指南針。
第二條,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這絕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而有實實在在的內涵。一方面,我們要為了人民群眾、服務人民群眾,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問題,努力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不斷提供優質生態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另一方面,要緊緊地依靠人民群眾、依賴人民群眾,把人民群眾當成我們的同盟軍,把人民群眾的信訪舉報當成我們發現環境問題、解決環境問題的“金礦”,使人民群眾成為我們監督隊伍中的一員,我們共同打一場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人民戰爭。
第三,堅持一崗雙責、黨政同責。強化黨的領導,明確各級黨委和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負總責,明確各有關部門按照“一崗雙責”的要求,管生產的、管發展的、管行業的也得管環保,將過去的“小環保”變成今天的“大環保”。所謂“小環保”就是環保部門一家單打獨斗,“大環保”就是大家都參與進來。眾人拾柴火焰高,齊抓共管就能見成效。
第四,堅持以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過去我們是以總量為重點、為核心,現在我們是以質量為核心。這非常重要,因為它有利于調動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有利于聚焦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也有利于增進老百姓的直觀感受,增強他們的獲得感。圍繞這一點,我們不斷建立健全一整套包括監測、預警、公開、排名制度,有效傳遞了壓力,推動了工作開展。
第五,堅持“六個做到”。這“六個做到”,我在之前的新聞發布會上向大家介紹過,既是我們看待環保工作的基本態度和立場,也是推動工作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六個做到”分別是:
一是做到穩中求進,既打攻堅戰又打持久戰,既要有堅定的決心和信心,又要有歷史的耐心和恒心;二是做到統籌兼顧,既追求有好的環境效益,又追求有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三是做到綜合施策,既運用好行政和法治手段,特別是凡事都要堅持法治思維,依法行政、依法推進;同時運用好市場經濟和技術手段;四是做到兩手發力,既抓好宏觀,做好頂層設計、面上的推動,同時更要著力抓好微觀,通過微觀上的著力,傳遞壓力、抓好落實;五是做到點面結合,既整體推進又突出重點,通過重點突破,帶動面上的工作;六是做到求真務實,既要妥善解決好歷史遺留問題,更要夯實基礎,為未來創造更好的條件。再苦再難,也不能再搞“口號環保”“數字環保”“形象環保”、弄虛作假這些東西。這“六個做到”作為基本的策略和方法,我認為也是非常好的、非常重要的做法和經驗。
最后一個好的做法和經驗是,堅持不斷加強能力建設。不斷加強機構隊伍和技術能力建設,加快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全力推進生態環境領域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我體會在很多好的做法和經驗中,這六點是比較突出的。因此,這些寶貴的經驗、好的做法,應該在后續工作中繼續堅持發揚,并不斷豐富完善,讓它們在未來污染防治攻堅戰,以及整個生態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更大更好的作用。謝謝。
中國日報社記者:我們注意到,生態環境部聯合有關部門開展的“綠盾行動”,查處了一批違規自然保護區的問題。另外,我們也注意到,明年在昆明將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5次締約方大會。能否介紹一下中國在自然生態保護方面面臨的挑戰,以及下一步將采取的措施。謝謝!
李干杰:謝謝您的問題。這個問題請黃潤秋副部長來回答,他在部里分管這一塊工作。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黃潤秋
黃潤秋:各位記者朋友,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一直秉承生態為民、生態利民、生態惠民理念,不斷地加大自然生態保護和修復力度,在許多方面我們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總體有四個方面:
一是生態保護的理念實現了從跟隨到引領的歷史性飛躍。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正像李干杰部長剛才談到的,我們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踐行生態興則文明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等理念,把提供更多的優質生態產品、更高品質的生態服務功能,作為發展的目標,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應該說我們一系列的理念、一系列的思想,為全球生態保護提供了中國思想、中國方案和新的價值觀。我們的生態保護理念也實現了從過去的借鑒、跟隨到原創性引領質的飛躍。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