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藏自治區發布《西藏自治區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要求,計劃到2021年底,全區7市(地)所在地城鎮建成區基本無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繼續保持建成區內無黑臭水體;持續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提標改造,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能力顯著提高,7個市(地)所在地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平均提高10%以上,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濃度平均提高10%以上。
西藏自治區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19-2021年)
為加快補齊我區城鎮污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切實發揮好城鎮污水處理設施效益,著力提升城鎮污水處理能力,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建城〔2019〕52號),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堅持立足民生、攻堅克難,落實責任、強化擔當,系統謀劃、近遠結合,問題導向、突出重點,重在機制、政策引領的基本原則,加快補齊城鎮污水處理及收集管網等設施短板,進一步完善城鎮污水管網設施建設和運行,全面提升現有設施效能,為盡快實現地級城市建成區污水管網全覆蓋,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切實保護好西藏碧水藍天凈土和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建設美麗西藏。
(二)主要目標。到2021年底,全區7個地(市)所在地城鎮建成區基本無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結合部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繼續保持建成區內無黑臭水體。持續推進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及提標改造,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能力顯著提高,7個地(市)所在地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平均提高10%以上,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平均提高10%以上。
二、重點任務
(一)開展排水管網排查和定期檢測工作。各地(市)要制定本地(市)所在地城鎮市政排水管網排查與檢測方案,委托專業機構,全面排查建成區主次干道市政排水管網以及居民小區、公共建筑和企事業單位內部排水管網,查清排水管網、排水口、檢查井及雨污錯接混接點結構性和功能性缺陷,形成排查報告和管道檢測評估報告,逐步建立市政排水管網地理信息系統(GIS)。各地(市)要安排財政專項經費用于開展市政排水管網排查、檢測等相關工作,逐步建立完善以5—10年為一個排查周期的城鎮市政排水管網定期排查檢測長效機制,并逐步將相關工作延伸至所轄各縣(區),定期組織各縣(區)開展排水管網排查和檢測工作。(上述工作由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牽頭,生態環境廳等部門參與,城市人民政府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城市人民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二)推進城鎮排水管網建設與改造。城鎮污水處理要堅持廠網并舉,統籌規劃,新區建設污水管網應與市政道路同步建設,持續推進城中村、老舊城區、城鄉結合部的污水管網建設,基本消除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空白區。7地(市)所在地城鎮污水處理廠要圍繞服務片區管網規劃與建設制定“一廠一策”系統化治理方案,明確治理目標和措施,具體量化污水處理廠進水生化需氧量(BOD)濃度目標指標,三年內力爭提高10%以上。加快實施非干旱地區的城市和縣城雨污分流改造。根據城鎮排水管網排查報告和管道檢測評估報告,制定破舊管網修復改造計劃、城鎮排水管網雨污錯接混接點治理方案,并組織實施。對于人口少、相對分散或近期市政管網難以覆蓋的地區,要因地制宜建設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牽頭,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等部門參與)
(三)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與改造。有關部門和各地(市)要科學編制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和城市排水(防澇)專項規劃,并將規劃編制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圍繞落實相關專項規劃,科學確定重點敏感區域和重點流域污水排放標準和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設施總體規模、布局。各地(市)統一組織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與改造計劃申報工作,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要與服務片區人口、經濟社會發展、水環境質量改善要求相匹配。加快實施縣城、邊境城鎮、重點鎮污水處理項目,加快推進城市、縣城污水處理廠改擴建工程,做好“十四五”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項目儲備工作。(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展改革委牽頭,財政廳、生態環境廳等部門參與)
(四)健全管網建設質量管控機制。加強排水管材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管材產品。嚴把排水設施工程質量關,工程設計、建設單位應嚴格執行工程建設相關標準規范,嚴格進行隱蔽工程檢查、竣工驗收和工程移交,確保工程施工質量。工程質量監督機構要進一步加強排水設施工程質量監督,未達到國家相關規范標準要求的,不得交付使用。排水設施管理單位要嚴格排水管道養護、檢測與修復質量管理,確保運行高效。按照質量終身責任追究要求,強化設計、施工、監理等行業信用體系建設,推行建筑市場主體黑名單制度。結合舊管網改造,逐步淘汰劣質管材,不斷優化管材結構。(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市場監管局按照職責分工負責)
(五)健全污水接入服務和管理制度。認真落實國務院《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和《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管理辦法》,加強雨污水排放管理。城鎮市政污水管網覆蓋區域,應當依法將生活污水接入市政污水管網,嚴禁雨污錯接混接,嚴禁污水直排。新建居民小區或公共建筑排水未規范接入市政排水管網的,不得交付使用;市政污水管網未覆蓋的,應當依法建設污水處理設施并達標排放。建立健全城鎮污水排入排水管網許可制度,整治沿街經營性單位和個體經營戶污水亂排直排,結合市場整頓和排水許可、經營許可、衛生許可管理建立聯合執法監督機制,督促整改。建立健全市政管網私搭亂接溯源執法制度,各市、縣市政排水(城管)、生態環境部門要會同相關部門強化溯源追查和執法,建立常態化工作機制。(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生態環境廳牽頭,市場監管局、衛生健康委等部門參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