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2018年3月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將三大攻堅戰“作戰圖”和盤托出:推動重大風險防范化解取得明顯進展、加大精準脫貧力度、推進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
具體到污染防治方面,中小城市有最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城市的快速發展與生態發展環境的滯后甚至破壞相伴而行;有最集中的環境治理需求,污染量多、面廣、技術難度大、綜合性強。
河北省廊坊市在最近兩年的水環境生態建設、流域治理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該市的經驗值得借鑒,值得向我國北方中小城市傳播。
廊坊位于河北省中部,東接天津,西連保定,南臨滄州,北通北京,是一個發展中的新興城市。它是首都的生態屏障、是河北的環保窗口。改善生態環境,是廊坊市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任務,是實現綠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根本需要。
近年來,廊坊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深入貫徹 “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新思路,全市水質量持續改善,有力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廊坊市積極推進龍河、鳳河水環境治理,召開專題會議,研究部署龍河、鳳河和市區水系水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牽頭的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出臺針對性強化措施,在已有兩河整治方案基礎上,提層擴面,制定《龍河、鳳河和市區水系水環境綜合整治方案》。
長久以來,廊坊人民把龍鳳雙河視為中華龍鳳文化的化身,寄予了龍鳳呈祥美好的理念和追求,同時,積淀了厚重的民間文化,形成了有別于海河文化、運河文化獨特的水系文化特征。
其中的龍河,全長68.42公里,在廊坊市東張務穿護堤路入永定河泛區,流域面積577.94平方公里,是連接京津冀水網的重要通道。近年來,龍河水資源嚴重不足、自凈能力差、淤積嚴重和景觀缺失等問題日益凸顯,水質已不能滿足國控斷面水質考核要求和周邊生態景觀需求和水資源利用需求。
鑒于國家和地方水污染治理的迫切需要,及廊坊市政府打造“京津樂道,綠色廊坊”的迫切需求,國家“十三五”水體污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京津冀南部功能拓展區廊坊水環境綜合整治技術與綜合示范項目”研究,中持水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持股份”)從水資源優化調配、水環境綜合整治、水生態重構、水景觀構建等關鍵環節入手,通過技術研發及集成、工程示范,使城市水環境承載能力顯著增強,水功能區水質明顯改善,生態脆弱河流和水生態得到有效修復,同時提出京津冀南部功能區水環境綜合整治和管理技術體系,為廊坊市水資源涵養與優化配置水平提高,水環境綜合整治、“水十條”斷面達標,實現“以水興城”城市建設戰略目標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撐和工程保障。
作為項目實施的的承包方,中持股份根據當地實際特點,統籌考慮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水資源、水安全等要素,著手實施了龍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
2018年已實施完成廊坊市安次區龍河(東張務閘-冀津斷面)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項目。項目位于廊坊市安次區龍河下游段,東張務防洪閘至龍河出境斷面處,處理規模3萬立方米/天,濕地占地面積9.6萬平方米,其中潛流濕地6萬平方米,表流濕地3.6萬平方米。通過將部分河水引至人工濕地進行處理,改善龍河的生態環境和出境水質,使河道及周邊形成一個水清、岸綠、動植物和諧生存的整體環境帶,改善區域內的生態環境。
該項目實施中,采用了人工濕地組合工藝,預處理與人工濕地相結合對我國北方地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這種意義不僅在于對濕地入水進行初級處理,以保證實地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更重要的是通過調整預處理的處理深度,保證系統在各季節的運行效果,大幅降低運行成本。
項目于2018年4月15日進場施工,當年9月15日實現了通水。項目實施過程中,全國政協、生態環境部、河北省人大、河北省環保廳、安次區等主要領導考察指導20余次,均對工程實施給予了高度評價。
2019年,中持股份又承擔了兩項廊坊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即廊坊市安次區老龍河及龍河(北昌橡膠壩-東張務閘)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和廊坊市廣陽區龍河及干渠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龍河、九干渠)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這兩個項目在未來實施完成后,將與去年的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項目一起,共同幫助廊坊地區實現龍河流域生態美景再造,同時,也對當地綜合水環境的改善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
依托于國家重大水專項課題的示范工程,廊坊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的建設實施可有效改善廊坊水環境質量,治水提質同時結合水系連通、水資源調度與配置,對廊坊水系進行生態補水,并將其退水引入永定河泛區,實現量質統籌。
濕地的概念由國外引入,經十幾年的發展,在我國多地均有大量人工濕地的成功案例,隨著相關技術的完善,其在水體自然凈化工程中的作用愈發重要。與我國南方地區不同,因受制于氣候、地形及植被的巨大差異,北方寒冷地區在進行人工濕地的具體實踐時經驗仍較為匱乏,因此每一次點滴的進步也更加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多年來,中持股份始終堅持從科研、工程、運營、團隊等方面構建起立體式的生態治理體系,在區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和生物多樣性恢復方面不斷尋求突破與創新。
未來,中持股份將繼續遵循污水處理和資源化回用相融合的道路,通過理論與實踐的高效轉化,持續為區域生態環境治理提供更具價值的服務。
中持股份專注于中小城市生態建設,在水及相關衍生問題方面,提出了:污染減排(Reduce)、資源回用(Reuse)、自然補給(Replenish)的思考邏輯,重點關注五個層面的內容:環境問題溯源、市政污水與工業污水、CSO合流制污水、農村面源污染、河道旁路凈化。基于這些層面,中持緊跟國家政策導向,不斷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理念,并在具體環境服務中與實踐進行深度融合,形成了與國內中小城市環保需求更為貼合的小流域水環境治理的綜合服務體系。
相關新聞:
中持股份中標6.82億烏魯木齊市河東污水處理廠及再生水項目改擴建工程PPP項目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