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站定環保這個主戰場,面向增量需求,服務好下沉和區域市場;深耕存量需求,始終落實在高效、低成本、長期穩定的解決環保問題上。在集成應用中創新,不斷形成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新工藝。共識的重要領域包括大氣(非電領域的煙氣治理、VOCs監測治理),水(高難工業水處理、農村污水、流域/黑臭水體、脫氮除磷、管網的監測和優化),固廢(垃圾分類、垃圾滲濾液、危廢),土壤-地下水調查修復,環境監測等。重視新工藝及工藝的自動化和設備化。相比美國、新加坡,中國在工藝優化上下的功夫太少。未來向運營要效果,工藝優化必不可少。
(3)環保行業的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行業有信息化和精細化管理的需求。環保行業工業化和數字化正在同時發生,未來智能化可期。監測設備和傳感器提供治理的依據,合規的證據,是數據化的入口。我們看好排污許可證+環境監測,軟加硬雙管其下,推動行業的數字化,催生未來智慧環保、智慧環衛,消費級的環保產品,供給和需求的線上匹配等機會。
(4)基于生物、材料、化學、人工智能和環保的交叉領域底層原始創新產生的顛覆性新技術。這樣的創新一般從研究所和大學來,重點是要解決好技術轉化的問題。期待通過基因和菌群的改變和工程化,通過反應器和化工的放大,顛覆用了一百多年的傳統生化技術。 問:在環保行業深度調整、新舊動能轉換的時期,您對當下的環保企業家有哪些建議?馬睿:對環保企業家的建議,首先還是要保持信心,不要怕亂,在混亂中調整,尋找機會。2018-2019是個非常特殊的節點,舊格局已然打破,新格局會怎么形成暫時無法可想,但應該保持對于行業長期價值的樂觀。
其次,行業會重塑成什么樣子,沒有人知道。應該看長遠,像華為那樣提前看到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提前準備,提前布局,做長期正確的事情,順應趨勢,不投機。
第三,改變起規模、賺快錢的習慣,重視研發投入和管理,積累知識產權,利用好工程師紅利。特別提醒大家要留意科創板的機會,和未來由財富效應帶來的效應,在泡沫和溢價來的時候,合理利用它們來對企業和業務做調整,進行科技升級。
專業投資人怎樣選擇行業和企業?長期價值判斷是核心
問:峰瑞資本投資的一家垃圾分類企業,最近開始大熱,從專業投資者角度,對細分行業,以及對以技術產品和服務為主的環保創新創業企業,你們的選擇依據、考量要素有哪些? 馬睿:大的投資邏輯還是投長期有價值的企業,以及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事情,不為熱點、風口或者短期流動性波動所影響。我們基金從2015年開始布局科技類企業,現在看算是踩準了點兒,開始陸續進入回報期。但是具體到環保科技類企業,由于既要投技術,又要投早期,實踐中確實有不少的困難。比如叫好不叫座,有技術但是沒規模;有平臺技術,但是應用場景落地難;有技術但是產品化和商品化難;在行業中不接地氣和落地比較難等現象不鮮見。但環保科技類企業,普遍都有點絕活,也發展得很穩健,向下空間不大,向上越來越樂觀。
我們在2年前就投資了垃圾分類的企業奧北環保,后來又獲得了京東的投資。2年后,強制垃圾分類率先在上海,隨后在46個城市將推行,垃圾分類已經在資本市場形成了很大的聲量和關注度,儼然成為風口。
我們認為能夠做好垃圾分類的企業是有長期價值的。因為垃圾分類是國家決心推行的重大舉措和城市生活主流緊密相連,關乎到每個老百姓日常生活。兩年前我們的判斷依據是,第一,生活垃圾的污染消減,例如,垃圾滲濾液的處理在環保行業是長期以來的難題也形成了百億級別的市場。生活垃圾減量,由于焚燒和填埋能力的飽和,垃圾分類到垃圾減量到垃圾按量計費是國家既定的路線,一定會發生。第二,由于垃圾分類的推行,原有的環衛和廢品回收的產業鏈條可能會被重構,兩網合一。變化會帶來基礎設施級的機會。第三,和城市生活主流及百姓相關,和傳統環保to B不同,垃圾分類直接面對C端,可能會有新的品牌和流量導入的機會。
從上海的分類實踐看,投入了很大的人力和財力進行督導、監管,未來可能會出現智能硬件和AI對人的替代。面向前端使得創業公司有機會。因為垃圾分類在前端需要繡花的功夫,精細化極致化的運營,需要新技術和智能設備。今年,相關企業開始陸續涌現。我們也還在繼續相關的布局,針對性地支持垃圾分類方面的創業創新。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