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下午,在“2019(第四屆)供水高峰論壇”的“不忘初心,主動擔當”環節,E20供水研究中心高級行業分析師陳婭分享了E20供水研究中心在二次供水方面的研究與思考。
6月22日,在“2019(第四屆)供水高峰論壇”的“不忘初心,主動擔當”環節,高級行業分析師陳婭以“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的責任與擔當”為題,分享了E20供水研究中心在二次供水方面的研究與思考,并首次對外發布《二次供水模式研究及價費分析報告》。
E20供水研究中心 高級行業分析師 陳婭
二次供水的重要性及其問題
“最后一公里”指的是二次供水,二次供水是整個城市供水系統的最后一環,也是十分關鍵的一環,但現在卻面臨著各種問題。從表現來看,是建設方面不規范、管理不到位、設備老舊,從而導致了用戶端出現水質問題;其暴露的背后問題主要有三點:第一是政策上的缺失;第二是相關費用的落實難度較大,后期運維與管理缺乏合理統一的價費機制;最后是監管方面,無論是在建設的階段,還是在后期的運維與管理階段,均缺乏一個相對完善的監管體系。
二次供水及其相關政策的發展歷程
通過對二次供水及其相關政策的回顧,可以看出,無論是從國家方面還是地方方面來講,已經意識到二次供水問題的存在并愈發重視,從最開始的規范二次供水設施衛生條件到逐漸將重心延伸至管理層面,并逐步制定一系列改造計劃。2015年,四部委印發《關于加強和改進城鎮居民二次供水設施建設與管理確保水質安全的通知》,鼓勵二次供水行業朝著專業化方向發展。這之后,各地區出臺的二次供水的管理辦法中也可以看出一個明顯趨勢,即服務到終端,由供水企業接管二次供水相關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社會各界對供水企業在供水領域專業度的充分認可。
供水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作為供水企業,究竟為何要積極、主動地去承擔二次供水工作?這就涉及到供水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一是社會層面,供水企業提供的供水服務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作為一個基礎服務的提供者,供水企業有責任提升供水服務水平,從而促進社會發展,保證人民生活質量。現在我國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且更加關注人民感知問題,而二次供水在短時間內尚無法被完全替代,依舊是多層建筑和高層建筑的主要供水方式,并且隨著社會的發展,規模也會日益增大。如果想去促進供水的充分性和均衡性,二次供水是供水企業必須考慮的一個環節;另外,隨著用戶需求地不斷攀升,二次供水環節的管理不到位直接影響用戶“三感”。
二是行業層面,現在的供水企業很注重服務品質的提升,在提標改造、管網建設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但若在二次供水環節發生問題,則會功虧一簣,使得辛苦的付出與用戶端獲得的感知不對等。并且,二次供水是最貼近用戶的環節,能夠讓用戶直觀感受到供水服務,供水企業可以借助二次供水更好地發揮支點作用,平衡各方關系,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有利于水價調整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次供水典型模式分析
在實踐過程中,各地區各具特色。論壇上,E20供水研究中心就一些關鍵階段的典型模式進行總結和分析,供大家以參考。
首先是改造階段,大家最關心的是改造資金的問題,可分為四類:政府投入為主、供水企業投入為主、三方共同承擔以及產權人投入為主。每種模式各有優劣,且適用于不同的環境當中,在論壇上陳婭就四種模式進行了具體分析。
其次是運維與管理模式,主要分為統一管理、建管分離、管養分離、雙模式并存以及市場化五種模式。陳婭在論壇上重點分享了統一管理與管養分離模式,這兩種模式的前提都是供水企業負責二次供水運維與管理工作。區別在于前者將所有工作自己承擔,后者是將一部分工作外包給第三方,供水企業需要通過制定一系列標準以規范第三方行為。具體采用何種模式,取決于各地二次供水設施的數量多少,以及供水企業的承受能力。
講到運維與管理,價費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尤其是在一個高質量發展的時代,想要保持高水準的服務,其成本必然會有所增加。目前的價費模式主要分為三種:一是由開發建設單位向供水企業一次性支付,比較適用于新建的二次供水設施;二是計入企業運營成本,通過調價來彌補;三是另行收取二次供水的費用。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在分批接管過程中,已接管小區先按照暫行規定收取相關費用。另外一種情況是已完成全面接管工作,單設一個統一的二次供水價格,僅對享受這部分服務的用戶進行收取。陳婭強調,各地在因地制宜的同時,一定要考慮整體性與系統性,而非將新建與改造的運維管理費用進行簡單的割裂。
模式多樣下的共性與長處
雖然各地模式是多種多樣的,但從做的好的地區中仍能看出一些共性與長處。首先是積極的態度,提前準備并進行充分調研,形成方案建議;在這個基礎上,再進行良好的有效的溝通,有利于各方達成共識;隨之政府出臺相關的政策,將二次供水工作推入正規;保障二次供水工作在各個階段均處于高質量水平,確保二次供水工作的可持續性,而非急于解決眼前的一時之需。
《二次供水模式研究及價費分析報告》首次對外發布
本屆供水高峰論壇上,E20供水圈層聯合福州市自來水有限公司、江蘇江南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常州通用自來水有限公司、蘇州市自來水有限公司、通遼市自來水有限責任公司,首次對外發布《二次供水模式研究及價費分析報告》。報告剖析政策趨勢,全面解析二次供水“建設”、“改造”、“運維與管理”模式,分析二次供水價費問題以助力打造切實可行的二次供水價費機制,在探討共性問題的基礎上,搭配5個代表城市的二次供水經驗詳解,以期為地方政府與供水企業提供有益參考,全方位保障二次供水安全。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