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理工作報告明確2019年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大力改造老舊小區水電路氣等,這無疑將進一步推動供水設施改造進程。二次供水一直是“老大難”問題,肩負著“最后一公里”的供水責任,但因年久失修、設施質量不一、管理不到位等問題,使用戶終端用水飽受威脅。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二次供水應用范圍快速拓寬,矛盾問題日益突出。
如何推動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并保障后期穩定運營成為各界關注的話題。筆者通過梳理國家相關政策、地方典型做法,提煉出4種改造資金籌集類型,并對二供設施后期的運營維護提供參考意見。
二供改造是城鎮化過程中必然要經歷和解決的,作為民生基礎設施,國家一直關注老舊小區二供改造難題,指導政策頻出:
由上述部分政策可以看出,國家愈發重視二次供水領域,并積極推動改造工作。今明兩年將是全國逐步落實二次供水設施改造任務的關鍵階段。
二供改造落地進展、現狀及問題
2018年,全國各地在開展城鎮供水規范化檢查的同時開展了二次供水專項檢查。雖然目前還沒發布最終完整的調查結果,但從媒體公開的信息來看,各地進展并不樂觀。
以南京老舊小區的二次供水改造工程為例,涉及全市約20萬住戶、60萬居民,原定于2017年底完工。但從南京市供水節水管理處了解到,二次供水改造在南京不少老小區仍難落地;無獨有偶,廣州市中心城區約有老舊居民小區9590個,抄表到戶約168萬戶,其中約有2/3的用戶使用二次供水,但目前納入城市更新微改造的項目大概有700多個,但涉及二次供水問題的小區卻不止這么多。
筆者在調研中發現,二供改造落地的主要影響因素有:政策是否明確、改造資金是否到位、居民的改造意愿及配合度是否強烈、硬件基礎條件是否滿足、責權是否清晰等,而這之中,改造資金來源無疑是關鍵。
2015年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通知》中明確提出建立“以政府、供水企業投入為主,居民合理分擔,多渠道籌集資金的二次供水設施改造費用籌集機制”。但由于各地面臨實際情況各不相同,綜合全國的現狀來看,目前二次供水改造費用籌集機制可大致分為以下四種情況:
政府財政投入為主型:部分地區將已建高層住宅二次供水設施的改造列為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向城市公共供水企業撥款,專項用于老小區用戶的二次供水設施的改造。因為改造的經費主要或全部來自地方財政,所以地方財政實力對二供改造進展起決定作用。因為資金投入量大、協調工作多、工程周期長,所以多數地區采取的是“分步走”的方式,逐年完成改造計劃,以上海、杭州、寧波等地為代表。而對于二供改造占比很大的城市,如廣州,則更加考驗政府的財政實力。
政府政策支持,供水企業投入為主型:部分城市在財政吃緊的情況下,提出了由供水企業先行投入改造,并將改造費用納入水價成本通過調水價統一彌補的做法。但由于水價調整機制的不到位,供水企業實際上長期承擔了絕大比例的成本,企業負債率猛增,既不利于二供改造計劃的推進,也不利于供水企業的發展,更為當地整體的供水安全和城市發展埋下了隱患。
政府、供水企業、用戶依照合理比例共同投入型:二次供水設施產權多為全體用戶所有,在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中,用戶承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雖然部分地區出臺了由產權人出資進行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的規定,但在可行性上具備較高難度。于是有些地區便在改造出資方面,采用了政府、供水企業、用戶三方較為平衡的投入方式,以緩解各方壓力。以太原市為例,二次供水改造費用由產權單位(或物業公司)、城市公共供水企業和居民合理分擔,地方財政給予補貼。
根據用戶意愿,合理調整改造計劃型:二供改造工作離不開用戶的主動要求和配合,同時也要考慮不同用戶的承受能力和意愿。有的城市(如廣東中山市)正在探索“一區(小區)一策”方式,根據每個小區的意愿強烈及溝通成熟程度,制定個性的改造計劃,供水企業與小區用戶簽訂服務協議逐步收回改造與運維成本。此外,目前國內仍有部分城市沒有啟動二供改造工作,尤其是北方地區偏多,以北京為代表,這跟政府的系統規劃、用戶的改造意愿等有著密切關系。
統建統管是必然趨勢,啟動越早各方負擔越輕,如何計算和收回二供運維成本是接下來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伴隨著二次供水改造工作的逐步推進,我們不得不思考后期運維費用的問題。目前多數城市水價中并沒有將二供運維成本納入水價,少數有體現的如合肥市,也是自2008年起調整的城市供水價格,在原有水費基礎上增加1.05元二次供水費,僅包含電費和維護費用,不含設備大修、更新等費用。西安則是將二次供水運行費標準定為0.50元/立方米,并納入居民水價構成,實行用戶終端水價。
二次供水是國家城鎮化過程中的必然產物, 最早一批接收小區二供改造的供水企業應該已走過了十幾個年頭,現在回頭看,過程中不管是改造模式,費用來源,運營維護的成本測算,還是技術選擇,服務標準,都值得復盤,很多經驗教訓對行業來說是非常寶貴的。以常州為例,早在2005年在政府的主導下,常州市正式啟動了二次供水設施改造工作,改造合格的住宅小區由當地供水企業統一接管,新建小區則采用供水企業統建統管的模式,并已于2008年底全面完成改造工作,實現了居民住宅二次供水由供水企業“統一管理、一統到底”的目標,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事實上,由供水企業統一接管二次供水設施已經是大勢所趨,越早將二次供水管理工作規范化、統一化,政府需要投入的總人力、物力、財力反而會越少,供水企業也可以更好的保障后期維護運營的質量。
去年,E20供水圈層曾與合肥供水集團聯合組織了一場二次供水沙龍,各水司針對二次供水問題進行了分享與探討。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