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確農村污水的處理方式。結合現階段的農村需求和技術成熟度,結合“水十條”要求的以縣域為單元,《標準》提出以縣級行政區域為單元,實行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此外,還借鑒國內外農村污水治理在集中與分散處理方式選擇經驗,提出分戶污水處理、村莊污水集中處理和村莊污水納入城鎮污水管網處理等方式。在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建設、運行、維護及管理進行綜合經濟比較和分析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選擇適宜的處理方式、技術工藝。
2、設計水量和水質。不同地區農村的生活習慣、生活水平、氣候條件、水源條件、用水結構等差異導致農村污水的排放量和水質差異很大,很難給出具體的設計值。《標準》中列出的數據范圍僅供沒有基礎數據的地方參考,應該首選實地調查確定農村污水的排放量與水質。
3、強調農村污水收集管網的重要作用。目前,農村污水治理強調技術,收集系統比較欠缺。過去大多參考城市排水管網設計,造成投資大很多浪費。《標準》中對此做了一些要求,提出根據排水量和坡度確定管徑和流速情況,并對管道、檢查井等做了管理規定。
4、農村污水處理技術的參數優化。在標準中,對具體技術的參數進行了優化,以更適應我國農村污水的特征。優化的主要依據包括國內近年來工程的經驗總結及國外經驗的借鑒,并針對改廁,對廁所污水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提出要求。
5、應加強農村污水處理中污泥的處理和處置。很多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并沒有污泥處理環節,隨著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的長效運行,農村的污泥問題將越來越突出。《標準》提出對于污泥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資源化的方式,希望建立完整的系統,把農村污水處理設施產生的污泥盡可能回歸農田或者資源化利用。
劉俊新認為,從經驗來看,農村污水治理不能照搬城市模式,也不能全國農村一刀切,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選擇適宜的模式。他表示,在該標準正在推進中,希望能夠進一步規范和指導農村污水治理項目標準化和規模化發展。“在標準發布之后,業內同仁若在實施過程當中發現標準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及時反饋給我們,以便今后的修訂。”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