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國家提出海綿城市理念,通過“滲、滯、蓄、凈、用、排”等措施,有序組織地表徑流,實現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面源污染有效控制,逐步實現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的目標。
荔灣是廣州老城區,荔灣湖與荔枝灣涌“一湖一涌”已經成為荔灣重要的文化名片。
荔灣湖衛星圖
荔灣湖總水域面積約150000㎡,由五秀湖、如意湖、玉翠湖、小翠湖4個湖體組成,水深1.0-2.5m,蓄水量約22萬m3,為廣州市區內四大人工湖之一。
荔灣湖同其它人工湖一樣承擔著蓄水調洪、旅游、娛樂、調節氣候等各項生態功能,隨著經濟社區的發展,人工湖水質一度惡化為劣五類水,其各項功能也在逐漸減弱。
以“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的海綿建設理念,荔灣湖海綿體打造先期工程主要采用“蓄、凈、用”的海綿技術手段,對現狀湖體構建以食藻蟲引導水下生態修復系統,完善生物鏈,提高水生態系統穩定性,以“草型清水態湖泊”取代“藻型濁水態湖泊”。
荔灣湖修復后現狀
全力打造荔灣湖綠色海綿體,實現:
1)雨水及徑流污染控制,緩解城市內澇;
2)生態自凈,水體穩定達到國家地表三至四類水;
3)生態調蓄,可定期提供3000m3高氧清水”反哺“荔灣支涌;
4)為廣大市民提供一個“水清氣凈”的休閑、娛樂的生活環境。
生態產清,反哺河涌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