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鐵漢生態(tài)與香港城市大學深圳研究院、廣東內伶仃福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香港城市大學、廣東中綠園林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市政工程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綠九洲園林綠化有限公司、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的共同成果“珠江河口濱海濕地生態(tài)修復關鍵技術”榮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廣東省科技進步獎證書
該項目針對粵港澳大灣區(qū)濱海濕地因城市污水排放、圍墾填海等人為干擾造成的生態(tài)退化問題,選取中國經濟發(fā)展最活躍、污染最嚴重的深圳灣濱海濕地為主要研究對象,經過16年的理論研究和技術開發(fā),在濕地生境恢復、植被重建(特別是非宜林地本土紅樹林恢復技術)、污染防控、景觀配置及濕地管理運營模式等方面取得了研究突破,形成了一套集污水處理、候鳥棲息地重建、植被恢復、科普教育于一體的典型濱海濕地修復技術工藝流程。
本項目共獲得發(fā)明專利授權6件,實用新型專利授權7件,發(fā)表論文132篇(其中SCI收錄104篇),出版專著2部。
深圳福田紅樹林濕地
本項目取得了多項科技創(chuàng)新:創(chuàng)建了圍墾填海后低潮灘、石頭灘等非宜林灘涂上重建紅樹林的技術,解決了非宜林灘涂上本土紅樹難以種活成林的難題;率先闡明紅樹林濕地凈化污染的機制,特別是微生物對難降解有機污染物(POPs)的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創(chuàng)新了人工濕地凈化城市污水的新工藝;集成創(chuàng)新了精準服務候鳥棲息的圍墾濕地修復技術;創(chuàng)建了將污水處理+河道治理+生物恢復于一體的高效河道修復技術。
由中國工程院吳清平院士等國內知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認為,該成果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利用微生物降解濱海濕地難降解有機污染物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目前,本項目的多項成果經小試和中試,成功建立了華僑城濕地、鳳塘河口濱海濕地和福田紅樹林基圍魚塘生態(tài)修復示范項目,已在深圳、惠州、東莞等地50多個工程項目中推廣應用,恢復重建紅樹林濕地面積超過3萬畝,共修復濱海濕地面積超過10萬畝,近3年產生的生態(tài)服務價值超過11億元,生態(tài)、經濟和社會效益顯著,為粵港澳大灣區(qū)濱海濕地生態(tài)恢復提供了理論依據(jù)、技術支撐和實踐示范。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huán)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huán)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lián)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住建部、國家發(fā)改委、水利...
近年來,隨著中央層面的逐漸重視,...
010-8848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