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供水安全不僅指水量保證和水質達標,同時水廠生產運行和安全管理也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北京市自來水集團擁有市區水廠15座、調蓄水廠1座、郊區新城水廠14座,日供水總能力450×104m3,其中,市區日供水能力381×104m3。自“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后,北京還將建設數個新水廠接納南水。運行水廠的增加、供水能力的提升、凈水工藝的改進和自動化程度的提高,給北京市供水企業安全管理帶來新的挑戰。針對供水安全面臨的挑戰,在更新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加強供水企業的安全管理力度的同時,形成一套標準化、規范化的科學安全管理體系,是供水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對德國瀅格水務和水科技中心進行訪問,在詳細考察德國W市現代化水廠W水廠安全管理體系和具體措施的基礎上,結合北京供水企業安全工作現狀,提出了供水安全管理工作優化建議,以期為供水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支持。
1德國自來水廠安全管理體系
1.1 安全管理體系要素
W市供水系統分為水廠和管網兩個部分,在全市統籌下分別由獨立的專業公司運營,市級機構同時還負責包括取水點、水廠處理單元等處報警系統的監管。對于負責取水和處理的自來水廠,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經驗教訓,所有構筑物和凈配水設施均按防戰爭級別設計建設。
W市共有6座水廠,服務人口為15萬人,其中W水廠最大日供水能力1.2×104m3,為德國中型水廠。該廠水源為深層地下水,所處含水層為包含貝殼層的海洋地質結構,對原水有過濾作用。17世紀由易受污染的淺水層地下水改為此水源后,在當時水處理技術有限的情況下,即顯著降低水傳播疾病患病率。
W水廠處理流程見圖1。
圖1 水處理工藝
原水加氧后經曝氣池排氣,進入壓力式超濾系統,出水經兩級活性炭過濾后進入清水池,清水池出水采用紫外消毒后進入市政管網。其中,超濾膜采用瀅格公司Multibore?多孔內壓式超濾膜,膜絲為蜂窩式結構,穩定性高,過濾孔徑均勻且僅為20 nm,能有效截留懸浮固體、藻類、“兩蟲”(隱孢子蟲和賈第鞭毛蟲)、細菌(如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等)和病毒(如MS2病毒)。該廠出水不采用加氯消毒,通過原水含水層和超濾系統過濾,減少活性炭工藝進水微生物總量,同時結合出廠前紫外消毒形成三級屏障,降低微生物泄漏風險,保障處理出水的生物安全性。每個處理單元在自動控制和設置自動報警裝置的同時,均有專人定時檢查并記錄。
W市的市政供水管線均采用不銹鋼管,入戶管采用銅管。一方面,市政供水管線輸送水經超濾—紫外聯合工藝處理,生物安全性高,同時由負責運營的管網公司定期沖洗,以保障不采用氯消毒情況下的管網水質。另一方面,對于入戶管,W水廠出廠水添加磷酸鈉和硅酸鈉,防止銅管因水流停滯導致腐蝕,充分保障從源頭到龍頭的水質安全。
基于上述對W市供水系統調查分析,提煉出安全生產標準化系統的4個主體要素,即政府、企業、處理單元和員工,并簡要概括安全生產標準化綜合運行機制為:“政府統籌監管,企業自律實施,單元運行控制,員工參與落實”。
1.2 安全管理體系執行
1.2.1政府統籌監管
W市政府在安全生產標準化工作中,主要負責統籌水廠—管網的協調運行,監管包括取水點和水廠各單元構筑物的報警系統,對安全管理體系執行起宏觀綜合領導作用。其中,取水點報警裝置見圖2,當有非工作人員進入,報警裝置發出警示鳴音,同時將情況上報至市級安全系統。
圖2 取水點報警裝置
1.2.2企業自律實施
自來水廠作為供水安全的重要機構,對于安全管理體系執行,不僅需根據安全級別要求在水廠建設期確定各構筑物的設置及安全防護方法,而且在運營期還需負責安全標準制定、日常安全管理、安全工器具配備等各個方面。
在整體安全級別方面,水廠吸取第二次世界大戰對城市損毀的經驗教訓,為保證特殊時期如戰爭情況下的供水安全,將整體安全級別定為防戰爭級別。如水廠生產構筑物設置為全地下或半地下,以防空襲打擊;取水點則因位于城市中心,不能建大型保護裝置,因此,建設堅固的小型堡壘加以保護(見圖3)。
圖3 取水點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