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召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專家評估座談會。座談會上,北工大彭永臻院士從專業角度就水污染防治法實施情況評估作了發言。彭永臻院士對城鎮污水處理排放標準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建議發表了見解,他表示目前城鎮污水處理排放標準過于“整齊劃一”,應因地制宜規劃與修訂。同時彭永臻院士還認為,如今越來越多的地區盲目提出城鎮污水處理要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中IV類和III類水質的過高要求是沒有必要的,應該及時遏制這種趨勢,回歸理性,提供更加精準的尺度和可靠的依據,從根本上控制水環境的污染。
3月21日,“2019(第14屆)水處理行業熱點技術論壇”上舉辦了主題為“城鎮污水處理行業的提質增效”和“城鎮污水處理新技術發展方向”的圓桌對話環節上,由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水環境保護研究所所長黃霞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城鎮污水深度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北京工業大學環境學科首席教授彭永臻,重慶大學城市建設與環境工程學院院長何強,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北京工業大學市政工程研究所所長李軍,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集團運營總監劉偉巖,中國水環境集團北京技術研發中心副總經理楊茂東,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白龍港污水處理廠廠長裘湛7位嘉賓進行了多方面的討論,提出了各自獨到的見解。
圓桌對話現場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水環境保護研究所所長黃霞
黃霞:今天的熱點話題主要就“城鎮污水處理行業的提質增效”和“城鎮污水處理新技術發展方向”兩方面進行討論。首先請臺上各位嘉賓結合自己從事的工作,從政策、技術、商業模式等各方面談談自己對兩個話題的看法與理解。隨后,請臺下有問題的聽眾針對臺上某位專家提出自己的問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城鎮污水深度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北京工業大學環境學科首席教授彭永臻
彭永臻:首先我拋磚引玉,把近兩年對城市污水處理脫氮技術的一些想法分享給大家。目前城市污水脫氮技術發展得很快,但主流厭氧氨氧化應用幾乎還是零。厭氧氨氧化技術主要有3個特點:一是附著性,厭氧氨氧化技術中存在的顆粒污泥和填料使得懸浮污泥很難進行培養。二是該技術需要較高的溫度,32℃最好,低溫則不行。三是增殖速度非常慢。城市污水一般存在低氨氮、低溫、大水量等特點,而正因為這三個理由,厭氧氨氧化技術在城市污水處理應用中受到了很大的阻礙。
但厭氧氨氧化技術也有其優勢所在。目前主流城市污水脫氮技術存在一大難點,就是能耗高、消耗大。厭氧氨氧化可以把一半左右的氨氮氧化為亞硝酸根,然后在厭氧氨氧化作用下還原為氮氣,這對于城市污水處理的節能是非常有利的。眾所周知,新加坡的氣溫較高,很適用于厭氧氨氧化技術,但那里依舊有許多厭氧氨氧化技術工程被廢棄,可見該技術在城市污水處理中推廣難度之大。所以,將厭氧氨氧化技術徹底應用于城市污水處理之中還任重道遠。
最后談一下我們團隊正在研究的短程反硝化技術,這個技術對于未來厭氧氨氧化技術的應用推廣十分重要。短程反硝化是將硝酸鹽還原為亞硝酸鹽的過程,在污水處理中,短程反硝化過程可以縮短厭氧氨氧化反應時間,提高厭氧氨氧化的脫氮效率,同時減少有機碳源的需求。例如,A2O回流百分之百的污泥,內循環后就是百分之二百,在缺氧厭氧條件下去除1毫升的氨氮,將伴隨去除1.32毫升的亞硝,亞硝把回流液中的硝酸氮還原為亞硝酸氮,這樣一共就能去除近8毫升的總氮,非常可觀。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短程反硝化有可能是今后城市污水厭氧氨氧化的研究重點。
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集團運營總監劉偉巖
劉偉巖:我根據北控集團企業發展情況談談自己的想法。過去十年里大家可能也多少了解一些北控的發展狀況,主要就是依靠投資來驅動發展,集團在香港上市后,也擁有了許多低成本的國際資源。但就目前來看,北控認為這種策略是不可持續的,所以近2-3年內集團也在組建戰略轉型,希望借助資本和技術兩個方向來引領未來發展。目前北控的策略叫做四輪驅動,主要從資本、技術、人才、數據4方面推動企業發展。
目前水務行業中一個熱點話題是智慧水務,北控在這方面也有一些思考和實踐,就我看來,目前中國水務行業的智慧化可能還沒有達到大家理解的那種高度。北控對智慧水務的定位是自動化和智慧化的精建過程,同時,北控也從2017年開始嘗試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重點是為提質增效服務。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