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宿州市水系綜合整治工程
宿州市三個PPP項目全部清淤底泥送至處置中心進行處置和資源化利用,共計80萬m3(水下方)淤泥,含水率92%。
技術路線:水力沖挖+發酵風干+資源化利用,園林營養土+底泥礦坑修復。
脫水方案:環保絞吸船清淤——垃圾篩分----底泥調理----濃縮沉降----底泥壓濾---濾液處理----泥餅外運至處置中心進行資源化處理。
資源化處理:降低含水率,發酵風干+營養基質土。
宿州市水系綜合整治工程
宿州市水系綜合整治工程
最后王猛呼吁,解決河道底泥資源化利用問題需要結合底泥成分的特點,完善河道底泥資源化利用的規范,結合當地產業發展的需要并加強政府引導,確定河道底泥的資源化利用途徑,實現技術經濟的最優化產出。
相關閱讀:
通源環境聯合預中標廣西武宣縣河西污水處理設施項目施工總承包(EPC+運營)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