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省級機動車排放檢測實驗室建設。2020年,建設江蘇省機動車排放檢測實驗室,預算2億元。
3.特色專項監測能力建設。2019年-2020年全省建設1家環境健康重點實驗室、1家地表水監測、質控和預報預警專項實驗室實驗室、1家地下水監測專項實驗室、1家海洋監測專項實驗室、4家大氣污染綜合觀測實驗中心、2家土壤監測專項實驗室、6家生態生物監測實驗室、1家二惡英監測實驗室,預計總資金額25440萬元。2019年預算14652萬元,其中6家特色實驗室改造7756萬元,特色專項實驗室儀器設備購置6896萬元;2020年預算10788萬元。
(八)環境氣象監測站與人工增雨業務系統建設。
省級投資項目經費4157萬元,建設內容主要為以下四個方面。
1.新增1個省級大氣環境超級站。氣象部門建設2個省級大氣環境超級站,其中金壇已經建成,計劃在通州灣江海聯動示范區新建1個省級大氣環境超級站,經費1270萬元。
2.建設70個環境氣象觀測站。新建45套顆粒物(PM10、PM2.5)監測設備,經費1350萬元;新建47套O3監測設備,經費987萬元。
3.共享風廓線雷達資料網絡建設。建設氣象局到生態環境廳的網絡通道專線,經費40萬元。
4.升級人工增雨系統。省級人工增雨作業指揮系統升級,經費80萬元;改造省級人工增雨基地,增配微波輻射計3臺經費360萬元,建設移動微雨雷達與探空火箭監測系統經費70萬元。
(九)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地方配套建設項目。
項目經費共計249060萬元。建設內容主要包括以下3個方面:
1.水、氣自動站更新改造項目,總預算11248萬元。其中改造39個水站,主要包括儀器設備的更換增配和采水系統等輔助設施改造,經費3888萬元;地方現有92個大氣站點改造,經費7360萬元。
2.水、氣自動站新建項目,總預算152870萬元。地方負責新建水站中202個水站的站房建設(31個近岸海域水站無需站房),經費12120萬元;新建705個大氣自動站,經費118480萬元;新建85個水站(含31個飲用水水源地水站和54個化工園區下游水站),經費22270萬元。
3.污染源自動監控網絡建設經費84942萬元。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推進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建設,是我省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鑒于規劃項目體量大、涉及經費多,各部門應明確分工、落實責任,省生態環境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氣象局負責規劃中省級相關項目的建設,各設區市生態環境局負責地方項目的建設;省發展改革委負責省級項目的立項、審批,省財政廳負責省級項目建設的資金保障;各設區市發展改革委負責轄區內地方項目的立項、審批,各設區市財政局負責轄區內地方項目建設的資金保障。同時加強規劃實施情況督辦,由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定期調度,切實保證規劃建設項目按期保質完成落實。
(二)加強資金保障。
積極爭取省、市兩級財政資金,加大對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建設投入,做好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建設項目的儲備庫建設和預算申請。統籌基建類、能力建設類和一般性行政預算類等監測監控系統建設項目資金管理。在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投資領域,探索推進政府購買數據服務。
(三)落實建設責任。
理清省、市兩級事權,建立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建設統籌協調機制,明確各單位職責分工和工作要求,切實落實工作責任,形成省市相關部門協同配合、全面推進的工作格局。
(四)統一運維管理。
落實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運行管理制度,規范運行維護流程,形成較為完善的運行維護管理體系。加強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運行保障、監控預警能力建設,依托專業化運維隊伍,對基礎設施實施統一運維,有效降低運維經費成本,提高運維服務質量和水平。
附件:1.省級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建設投資預算總表
2﹒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建設地方配套建設項目投資預算總表
3.生態環境監測監控系統運行維護費估算表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