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打贏藍天保衛戰
落實《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河南省污染防治攻堅三年行動計劃》。在持續抓好控煤、控排、控車、控油、控塵、控燒“六控”基礎上,突出抓好煤炭消費減量、產業布局優化、運輸結構調整、柴油貨車治理、城鄉揚塵整治、工業綠色升級、清潔取暖建設、生態擴容提速、監測能力提升、重污染天氣管控等10個標志性戰役。推動落實規劃、環評等“五統一”要求,全省范圍內原則上不再新增非電行業耗煤項目,推動關停改造煤電落后機組和布局不合理機組150萬千瓦。督促推進鄭州市主城區煤電機組清零和洛陽市主城區煤電機組基本清零。持續抓好“散亂污”企業綜合整治和小燃煤鍋爐動態清零。持續以鄉為單位開展拉網式排查,落實清單化管理、網格化監管、常態化巡查機制,對小燃煤鍋爐發現一起取締一起。對已經核實的“散亂污”企業,按照先停后治的原則,實施依法分類處置。對不符合產業政策準入、產業布局規劃、裝備技術水平落后、治理達標無望的企業,實施“兩斷三清”;對列入搬遷整合類的,按照發展規模化的原則,搬遷至工業園區并實施升級改造;對列入升級改造類的,樹立行業標桿,實施清潔生產改造,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深入推進鋼鐵、鋁用炭素、水泥、玻璃、焦化、電解鋁等重點行業深度治理。深化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工業爐窯專項治理、工業鍋爐綜合整治、鑄造行業深度治理,強化石化、化工、包裝印刷、工業涂裝等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開展柴油車超標排放全鏈條治理行動。突出抓好“三個嚴”,嚴查超標柴油貨車,嚴查超標非道路移動機械,嚴格實施多部門聯合路查和遙感監測篩查,建立健全嚴格的全防全控環境監管制度,研究制定治理技術指南、監督管理辦法等5個規范性文件,基本消除柴油車冒黑煙現象,明顯降低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總量。落實《河南省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統籌“油、路、車”治理,開展重型柴油車等高排放車輛淘汰和污染治理,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污染管控,實施清潔柴油車、清潔柴油機、清潔運輸、清潔油品行動,繼續推進嚴厲打擊黑加油站點和流動加油罐車專項行動。繼續推動重點區域運輸“公轉鐵”,逐步提升大宗物料及糧油等農副產品鐵路運輸比例,優化骨干公路網布局,嚴格控制重型柴油車輛進城,推進一批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嚴格工地、道路揚塵管控,提高城鄉精細化管理和綠化、清潔水平,推進露天礦山綜合整治。加強秸稈、垃圾、枯草等禁燒和煙花爆竹禁限放管控。實施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強化聯防聯控,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統一重污染天氣應急預警分級標準,完善應急減排清單管理制度,健全動態調整機制,推動各地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構建覆蓋全面的監測監控網絡,推進建制鎮環境空氣自動站數據運用,推進全省產業集聚區、工業園區空氣檢測站點和重點涉氣工業企業自動監控設施全覆蓋建設。加強區域預測預報中心能力建設。積極做好各項重大活動空氣質量保障工作。
(三)打好碧水保衛戰
深入推進《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扎實推進水源地保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全域清潔河流、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水污染防治重點工作。開展水源地保護專項排查整治行動。2019年,要對已完成整治任務的363項市級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逐一實施“回頭看”,防止出現反彈;對列入國家整治清單的131項縣級水源保護區環境問題,要高標準完成整治任務。同時,要持續對縣級以上水源地環境問題進行深入排查,發現一處、整治一處。按照國家要求,開展日供水在1000噸或供水人口在10000人以上的其他所有飲用水水源地“劃、立、治”工作,要摸清水源地數量,組織劃定或依法調整保護區,設立保護區界標界樁及警示標志,制定實施排查整治方案,保障全省飲水安全。完成縣級以上地表水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和排查整治;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丹江口水庫和總干渠河南段輸水水質保持在II類,保障“一渠清水永續北送”。基本完成省轄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任務,推進縣城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持續開展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強力推進城鎮污水處理廠及配套管網建設。推動河道綜合整治,開建一批河道、尾水人工生態濕地;整治重點入河排污口;改善河流生態流量。推進重點區域、重點流域、重點斷面整治,鞏固提升鄭州、洛陽、許昌、漯河、南陽、信陽6個重點城市的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安陽河、馬頰河、洪河等8條河流水質,重點整治惠濟河、衛河、弘農澗河、澗河、共產主義渠等污染較重河流。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要發揮好牽頭部門作用,整縣推進農村污水處理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行、統一管理,有效管控農村污水亂排亂放現象。推進農村污水垃圾綜合治理,推進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和糞污資源化利用。嚴格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扎實推進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四水同治”,統籌推進水功能區劃等其他各項水污染防治工作。
(四)推進凈土保衛戰
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持續推進《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開展河南省土壤防治案例地方生活調研并起草案例草案,深入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完成信息采集、風險篩查、初步采樣調查等年度任務。加強重金屬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和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按要求開展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嚴格保護未污染土壤。配合農業農村部門推動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依法實施分類管理、治理和修復等安全利用活動,并督促地方梳理嚴格管控類耕地還林還草指標需求上報國家主管部門,或因地制宜推進種植結構調整。做好重點行業、企業用地污染狀況調查及污染地塊修復監測。建立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推動建立污染地塊聯動監管機制,嚴格污染地塊準入管理,加強騰退土地污染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開展全省地下水污染狀況調查。借鑒浙江“千村示范、萬村整治”經驗,推進行政村環境整治監管全覆蓋,統籌協調、強力推進農村綜合整治各項工作,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今年年內,全省完成2000個村莊農村環境整治任務。推動洛陽、新鄉、駐馬店三市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盡早出經驗、出模式、出效果。
禁止洋垃圾入境,推進固體廢物進口管理制度改革,進一步大幅度削減進口固體廢物種類和數量。全面排查危險廢物的種類、數量和來源,運用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切實提高對危險廢物收集、轉移、處置等各環節的監管水平,為危險廢物污染防治奠定堅實基礎;加快推進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建設,以水泥窯協同處置為突破口,顯著提升區域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加強重金屬污染防治,以廢鉛酸蓄電池收集處理制度改革為重點,探索建立重點行業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從源頭上降低重金屬污染環境的風險;進一步規范危險廢物跨境轉移和經營許可,嚴格限制境外危險廢物向我省轉移,不斷強化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積極開展“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探索建立固體廢物管理長效體制機制;逐步提高化學品環境風險管理能力,嚴格按照公約要求淘汰或限制公約管控化學品的生產和使用。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