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污水市場這塊看似“肥美”的“大蛋糕”受制于排放標準、處理技術、商業模式等因素,吃起來卻不那么簡單。盡管阻力重重,但我們也可以看到,隨著國家相關農村治理政策的出臺,村鎮污水市場在一點點地不斷釋放。
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以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的出臺,從整體戰略層面對我國農村環境治理作出了重要部署,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將成為未來農村環境治理的方向,文件強調應將環境治理與價值創造相結合,例如“環保+農業”、“環保+旅游”、“環保+大健康”等。
在2018年年中,中國水網曾起底了18個投資額超5億的村鎮污水治理項目(詳情鏈接:18個項目總投資165億起底今年來的村鎮污水治理大項目),本文中國水網不完全統計了2018年全年投資額超10億的村鎮污水項目(如有遺漏,歡迎補充。),共計12個。
12個項目累積投資達234億 呈現三大特征
根據統計,這些項目的總投資額達233.94億,項目多分布在廣東、湖北、江蘇等地。
相關閱讀請點擊:
農水+黑臭河治理36.7億江陰PPP項目中標結果出爐
中國水網分析發現,這些大項目可能有這樣一些特點:
村鎮環境綜合整治打包類項目比重增加
中國水網分析發現,村鎮環境綜合整治打包類項目比重在明顯增加,其中包括區域內多個村鎮的污水項目打包、廠網一體化打包、村鎮污水與固廢打包、村鎮污水治理與和其相關的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打包等形式。例如,江陵縣內荊河治理和鄉鎮供水及污水治理PPP 項目將村鎮污水項目與供水、水環境綜合治理以及相關的園林景觀配套設施結合起來;天津市武清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 PPP 項目將旱廁改水廁(三格化糞池)、道路恢復工程、配套電力工程、刨除舊路工程及相關的設備投資工程容納進來;以及徐聞縣污水處理設施建設PPP項目、如東縣鄉鎮污水處理廠及農村水環境綜合治理一期工程PPP項目中的廠網一體化模式。
E20研究院認為,在單個鄉鎮體量有限的情況下,多個鄉鎮同類或關聯項目進行打包操作,甚至全市、全縣整體打包運作的做法對于政府和社會資本方均是有利的,政府可以一次性擇優選擇社會資本進行投資建設運營,便于監管,而參與的社會資本可以獲得較大體量的項目,從而獲得規模效應、協同效應。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環境PPP中心主任逯元堂認為,產業融合也是有效拓寬農村環境治理市場的重要舉措,以此來實現環保公益項目市場化的目標,這種資源組合開發模式有利于實現城市開發或者資源開發與環境治理的有機融合。
但值得注意的是,項目應考慮打包的合理性問題,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曾在《濤似連山噴雪來:解析中國式環保PPP》一書中指出:在村鎮污水治理打包項目中,應考慮市場供體是否足夠,在市場供體不能提供復雜的打包項目時,應單體項目招標采購;此外,在打包項目中應考慮關聯性,而非簡單的項目堆疊,尤其是從簡化招標維度考慮的大體量項目的招標應謹慎。
“互聯網+村鎮污水”漸成趨勢
從統計的村鎮污水項目中發現,在村鎮污水處理項目中,基于互聯網平臺的村鎮污水的在線監控運維開始逐漸運用開來。江蘇省江陰市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及城區黑臭水體整治PPP項目就將物聯網管理平臺融入到村莊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建設中,湖北襄陽市漢江水環境保護建設項目(第二期鄉鎮污水收集處理工程)PPP項目中包含著智能在線監控+在線監測系統項目。
水務行業逐步進入數據信息時代,村鎮污水治理智慧監管有利于行業的發展,以及后期運營的有效管理。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早在2015年就曾提到,“互聯網+”或許是村鎮水務下一步的發展方向。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較多的村鎮污水處理項目付費來源依靠專項資金或試點項目,尚未形成服務價格機制,在支付能力相對薄弱的區域,采取高質量“互聯網+”模式會進一步增加政府付費壓力,因此可在支付意愿且支付能力相對較強的區域,例如城鎮化比例較高的發達地區逐步開展。
項目多為聯合體中標,水務龍頭企業牽頭
中國水網分析發現,這些村鎮污水處理項目大多數以聯合體形式中標。另外,這些投資額超10億的項目基本由水務龍頭企業牽頭拿到,比如碧水源、首創股份、桑德環境等企業,中小環保企業在這些項目中的參與度較弱。
村鎮污水處理項目需要資金和技術的雙重支撐,投資額超10億的項目,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無疑存在資金壓力,因而會選擇與龍頭水務企業合作,形成“資本+技術”的組合,但在PPP項目中,技術供給方會在一定程度上承擔運營考核風險。
此外,這可能與目前村鎮污水處理市場還不成熟有關。雖然隨著市政污水處理市場的逐漸飽和,村鎮污水處理市場空間大好,但由于村鎮環境治理依然沒有形成系統化的模式、缺少指導性的標準規范并且財政投入依然不足,市場發展并不盡如人意。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低碳水環境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在接受中國水網采訪時曾表示,目前我國村鎮污水治理還未全面展開,村鎮污水處理率仍是個位數。在強大的治理需求面前,村鎮污水治理市場必將是一片藍海。對于企業來講,及時布局很好,但一定要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考慮,注重長期運營,既能有效解決村鎮污水問題,也能獲得良好收益。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