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商業模式,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充分發揮主體平臺的創新優勢,對于水環境治理、黑臭水體、農村生活垃圾等目前收支不平衡的污染治理領域,牽頭打造更接地氣、更易操作、更加適用的商業模式,摒棄以經濟快速增長為導向的價值觀和犧牲綠水青山換取短期經濟利益的行為,努力將長江經濟帶打造成為多方資源有機融合的高效經濟體。
發揮資金融通整合優勢,提升污染治理的規模效應。合理利用政府引導資金,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領域,提升長江污染治理的投融資能力,推動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升級。發揮主體平臺集中力量辦大事的作用,有效整合國有環保資產,提升環保產業集中度,尤其是分散在各中央企業、地方國有企業環保領域的各類資產,打造世界一流的國家級旗艦類環保企業,進一步提升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的規模效應。
加大科研投入,實現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技術全覆蓋。充分利用主體平臺上的技術研發資源,針對長江經濟帶整體性保護不足、累積性風險加劇、碎片化管理乏力的問題,加大固危險廢棄物、重金屬治理、黑臭水體、生物多樣性、高濃度工業廢水等重點難點領域的投入,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全方位、立體式的治理長江經濟帶大氣、水、土壤等污染排放,徹底解決點源污染,有效降低面源污染,推動長江經濟帶實現生態綠色低碳轉型。
相關閱讀:
E20等19家單位聯合簽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產業協同發展合作機制框架協議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