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吳曉華: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路徑

時間:2018-10-17 09:59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徐冰冰整理

評論(

《中國制造2025》在規劃中明確提出,全面推行綠色制造,加快制造業綠色改造升級,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傳統制造業如何綠色升級?如何全面推行工業綠色發展?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吳曉華在2018首屆邯鄲綠色發展論壇上分析了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路徑。

image.png

吳曉華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

對綠色發展概念的認識

綠色發展是當下熱議的詞匯,什么是綠色發展?吳曉華介紹了對綠色發展概念的認識。

綠色發展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綠色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綠色發展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

綠色發展是減量化發展,在一切生產和生活中減少物質消耗,盡量減少對自然界的一次擾動;綠色發展是高效率發展,實現物質資源的精細化利用,滿足合理需求最大化;綠色發展是低排放發展,實現生產生活廢棄物排放精細化控制,負面影響最小化。

綠色發展是創新型發展,包括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綠色發展是人本型發展,在生態環境承載力允許范圍內最大、優質滿足人的合理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吳曉華認為,推動我國工業綠色發展要解決兩大生態問題。

一是國內環境污染防治。我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最大教訓的就是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太大,特別是大氣、水、土壤等全方位高強度的污染,亟待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行綠色制造,推動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變。

二是國際碳減排壓力。我國提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然要在國際碳減排問題上發揮更大作用。我國于2005年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經濟體,2017年占世界碳排放總量的28%,實現承諾的2030年碳排放達峰的任務依然艱巨。

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路徑

如何推動工業綠色發展,吳曉華闡述了以下十大發展路徑。

一、以綠色技術為導向,構建工業綠色發展的技術體系

新制造: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技術等多領域集群式技術創新和擴散應用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式高效利用為支撐,推進新工業革命。

新業態:推動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與制造業深度融合,加快制造業服務化,發展電子商務、分享經濟、工業互聯網、在線學習等數字經濟新業態。世界經濟論壇的分析表明,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將增長0.5%-0.62%。

二、以綠色消費為引領,增強工業綠色發展的基本動力

新消費:消費從生態有機食品向空氣凈化器、凈水器、綠色家電、電動汽車等迅速擴展,加大消費端財政補貼,推進消費綠色化的消費革命。

新風尚:推動公共機構率先使用推廣綠色產品,帶動全社會形成綠色消費新風尚。

三、以綠色治理為抓手,重構工業發展的微觀基礎

新企業:首份中國上市公司綠色治理指數(CGGI)(2018.09.20):上市公司的綠色治理整體處于起步階段。其中,在綠色公益等外部性綠色活動中表現較好,社會責任感和包容性較強;在節能減排和循環利用方面的改善也有一定進展;在綠色治理機制和架構頂層設計方面較為薄弱,亟待提升。

新規則:堅持由行政治理向經濟治理轉型的改革路徑,推動公司治理從“事件推動”轉向“規則引領” 。

四、以綠色能源為支撐,提供工業發展的清潔“血液”

新能源:正確認識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的主體地位,將煤炭的清潔開采利用作為重中之重。持續增加清潔能源供應,著力解決消納問題,加快從增量替代到存量替代。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提高制造業能效水平。

新電網:科學布局有序推進跨區域電網建設,加快電網智能化建設。

五、以綠色園區為載體,推動工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新園區:以“空間布局合理化、產業結構最優化、產業鏈接循環化、資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基礎設施綠色化、運行管理規范化”七大任務為抓手,加快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造,發展綠色園區,強化企業內部、企業間、產業間的物質能量耦合,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新供應:形成涵蓋采購、生產、營銷、回收、物流環節的綠色供應體系。

六、以綠色金融為重點,建立與工業綠色發展相應的金融支持體系

新平衡:鼓勵支持社會資本“脫虛向實”,處理好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關系,解決好制造業融資期限錯配問題,建立金融與制造業新的平衡關系。(剔除金融業、影視、互聯網、體育等行業,滬深兩市大致屬于實體企業的3338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籌資現金流入7.3萬億元,股權和債權融資1.1萬億元,約占15%,21世紀經濟報道)

新金融:推進綠色金融標準化工程,做好改革創新試點工作,積極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新金融產品和服務。

七、以綠色財稅為突破,提供工業轉型發展的寬松政策環境

12

編輯:徐冰冰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