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現代農業園區引領現代農業發展
隨著京津冀的協同發展,都市農業、城郊農業成為發展趨勢,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園區建設極為重要。現代農業園區是農業快速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的高速引擎,是互聯網+產業創新+技術創新+經營體系創新+勞動力就地轉移的示范區,是綠色農業及優質農產品安全生產與監管的示范窗口,是農業技術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的實踐基地,是新型消費的先導試驗區。
1、把現代農業園區建設作為體制機制創新的重點。王慧軍介紹,要把農民的土地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資產分配權還給農民。用農業生產要素股份化方式來實現農民組織化的革命,用產業的規模化克服生產規模小的弊端。
2、實現“六家握手”。實現政治家、科學家、企業家、金融家、保險家、農民六家握手。
三、實施精準扶貧
1、加強基礎建設。堅持以路破頸,全力打通提速縣域經濟發展的“最后一公里”,以路串點、順藤結瓜,實現水電路訊房等公共設施與服務向農村的延伸,夯實精準扶貧保障基礎。
2、重構合作經濟,法人帶動扶貧。鼓勵農戶組建多種形式的專業合作社,集聚農戶,提倡合作社之間“抱團取暖”,規避市場風險。實行資產入股、資金入股、土地入股、勞務入股、技術入股。
3、強化智力扶貧。大力培養科技型、工匠型新農民,實現“培訓1人、就業1人、致富1家”。
四、發展現代食品產業帶動農業轉型升級
采用國際最高標準,培植龍頭企業,將特色農產品變成特色食品、特色品牌,提高產品附加值。借鑒歐盟經驗,加強食品全鏈條監管,構建企業家主體責任、食品跟蹤溯源、第三方檢測制度,針對不同消費人群開發安全、優質、健康、營養的食品。
五、發展節水型農業
探討合理的種植制度,最大限度地蓄好天上水、處理好非常規水、用好南水北調水。挖掘生物的節水潛力,減少棵間蒸發,提高蒸騰與光合效率,利用好土壤水。通過覆蓋抑蒸、建立根層灌溉指標體系,減少蒸發和根層滲漏,控制奢侈蒸騰,實現作物周年產量與水分利用效率的同步提高。節水農業體系要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層次清晰、分工合理,尤其要在管理節水方面重點突破。
六、治理鄉村生態
1、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快轉變生產生活方式,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全面提升人居環境質量。建設生活環境整潔優美、生態系統穩定健康、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安吉縣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余村始終堅持這一理念,形成了可游可賞、亦耕亦采、有趣有樂的新型鄉村生態經濟,走出了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2. 轉變生產生活方式
以生態環境友好和資源永續利用為導向,推動形成農業綠色生產方式,實現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提高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最后,王慧軍表示,我們要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河北農業農村綠色發展一定會孕育出一個新的春天。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