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大孤山化工園區安全風險評價及管控一體化實施方案》,建設了突發環境污染事故危廢應急儲備庫,并在大連新港建設了10萬立方米的終端應急事故池,建設了4個區域環境空氣自動監測子站和22個企業風險源監測子站,對大孤山區域環境空氣質量和企業周邊污染物濃度進行24小時實時監測預警,成立金普新區安全環保應急救援中心,依托普灣新區安監環保局,組建了新區危險化學品監管專門隊伍,并且大孤山、松木島化工園區內所有港口危化企業均制定安全生產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演習演練。在此基礎上,金普新區根據松木島園區建設及管控工作切實需求,開始建設風險管控一體化項目(共8項),已經完成5個項目建設,分別為區域溢油收集隔離池工程、安全隔離帶動遷工程、地質災害隱患防治工程、供水設施建設工程、園區消防通道建設工程。剩余3個項目,危險化學品應急救援基地指揮中心、消防救援設施配套建設工程、區域封閉管理工程正在推進實施。
大孤山、松木島區域危化企業均實行推進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企業安全承諾公告制、企業風險分級管控報告單制、“日檢查、周報告、月調度”四項機制,并按照安全風險等級,對危險化學品企業實施分級監管。2017年8月,按照《關于開展全市石化及相關倉儲行業環境和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環保、安監、港口等部門組織相關專家,對大化集團、恒力石化(大連)有限公司等13家重點石化及倉儲企業進行了檢查。市安監局邀請專家對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開展定期檢查和PDM預測性維護檢測,并對大連西太平洋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大連福佳大化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大連盛逸石化有限公司等企業開展安全定量評價。市港口局對大孤山石化產業園區港區范圍內危化企業進行全覆蓋檢查,2017年共聘請專家62人次,檢查各類問題和隱患158項,對于排查出的問題和隱患,嚴格按照“四個清單”工作要求,列入隱患排查治理工作臺賬,督促企業認真整改。2017年,市環保局陸續在全市開展了重點風險源企業隱患排查、環境安全大檢查工作,對兩個園區化工、油氣儲存和輸送及涉危等企業實現了全覆蓋。
大孤山、松木島園區分別建有7萬噸/日、2.5萬噸/日污水處理廠,均安裝了在線監測裝置并與市級平臺聯網。加強大孤山石化園區廢氣處理,23家VOCs排放重點企業中,7家石油化工和包裝印刷企業已完成整治,16家原油和成品油倉儲企業正在開展。
2017年8月起,松木島化工園區每月對園區16口地下水井進行檢測,聘請專家分析超標原因,并按照專家意見開展了園區污染源基本情況排查、地下管網檢漏及維護等。松木島化工園區地下水修復和治理工程已完成招投標,正在進行枯水期和豐水期監測,全面調查區域水文地質。
(四十八)反饋問題:盤錦市未充分考慮風險防范要求,在遼河三角洲濕地布局建設遼東灣新區石化產業園區,并將未經防滲處理的紅旗溝、風水溝和雙井子溝3條天然潮汐水溝作為事故應急池,存在明顯環境安全隱患。
整改進展情況:達到序時進度,持續整改。
盤錦市高度重視遼東灣新區石化產業園區環境安全隱患問題,新區管委會于2017年10月27日和2018年1月20日,兩次組織專家論證優化整改方案:一是利用天然潮汐溝作為應急事故池是不科學的,但應該在三條溝上設置攔污閘防止極端事故廢水入海,將其作為園區環境風險防范的天然屏障。二是經過調查現有和擬建入園企業配套建設事故廢水應急設施能力,核定進入園區公共應急事故池水量和不同片區收水情況,完善園區公共應急事故池數量和規模后,提出了《遼東灣新區環保督察問題整改意見優化完善方案》,確定了在企業現有應急設施基礎上,遼東灣新區石化產業園區建設3萬立方米公共事故池(與第二污水廠同步建設),并通過污水管線連通園區內大型企業事故池,配套建設事故狀態下能保證正常運行的動力保障措施,確保事故廢水的連通與受控,有助于提升園區風險防范能力。三是完成化工園區重點環境風險源排查,正在開展評估,并在此基礎上完善和細化遼東灣化工園區的環境風險應急預案,并按規定報備,真正實現企業環境風險與園區風險防范措施的聯動,確保極端事故狀態下環境風險得到有效控制。
目前,事故池主體工程已經建設完成并進行了滿水試驗,正在開展管線的鋪設工作。
(四十九)反饋問題:違法處置危險廢物問題突出。遼寧省原材料和石油化工產業比重大,危險廢物產生量大、種類多、成分復雜。長期以來由于安全處置設施不完善、監管體系不健全,非法處置危險廢物案件時有發生。2014年以來全省共發生相關刑事案件近百起,涉及危險廢物非法處置數量巨大。
整改進展情況:達到序時進度,持續整改。
省環保廳積極推進全省危險廢物全過程管理,一是編制并下發了《遼寧省環境保護廳關于印發<遼寧省“十三五”危險廢物污染防治規劃>的通知》,提出了全省新增10個再生資源產業園區、新增利用處置能力50萬噸/年的規劃目標,全省14個市都規劃建設再生資源產業園區,將解決危廢處理能力錯配、能力不足、處理種類不全問題。2017年以來全省新增危險廢物年利用處置能力10.96萬噸,有力保障了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安全。二是對危險廢物社會源收集、危險廢物產生企業責任延伸等工作先行先試,繼廢礦物油后全省又建立了廢鉛蓄電池收集管理體系,在科學評審基礎上發放了5份許可,基本建成省市兩級收集體系。2017年12月,下發《關于加強廢鉛蓄電池收集及管理制度試點期間環境管理的通知》,要求市、縣環保部門按照屬地化管理原則落實監管責任,嚴格試點單位管理。2018年3月,下發《遼寧省環保廳關于進一步落實產生者責任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的通知》,組織各市對轄區內企業進一步明確落實產廢企業主體責任,落實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三是對產廢企業實行管理擴編、動態申報,2017年申報企業數量由過去的2000多家增到4000多家,大幅度減少了“體外循環”的危險廢物數量。印發《關于做好2017年度固體廢物申報登記的通知》,突破國家規定的按年申報模式,建立企業危險廢物產生、處理情況按月動態申報登記制度,納入規范化考核。制定《遼寧省生態智能監管平臺建設方案》,積極開展危險廢物“互聯網+”監管信息系統開發建設工作。
2017年6月,省公安廳在全省范圍內集中組織開展了打擊非法轉移、傾倒、處置危險廢物專項行動,共破獲刑事案件3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56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40人,治安拘留18人,形成了對環境污染犯罪“穩、準、狠”的打擊態勢。7月,省環保廳、省公安廳調動全省100多名環保執法人員和公安干警,對2014年以來全省所有53家危險廢物處置利用持證單位進行全面大排查,對15家企業的環境違法問題直接移交屬地環保和公安處理,對4家企業許可證按程序進行注銷,對3家企業許可予以暫停。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